文|马永
陈凯歌导演的作品《梅兰芳》里有个人物:邱如白。这个人物的原型是齐如山,是戏剧研究的大家。他在《中国戏剧源自西北》一文中说:
梆子腔……来源于陕西的秦腔,如山西的蒲州梆子、代州梆子,河北的梆子腔、老梆子,山东的曹州梆子、青州梆子,河南省的大梆子戏等等,都是由秦腔演变来的。
戏曲史大家周贻白等也在其著作中有相关论述。
可见,前人、今人的研究,都将梆子腔剧种的起源,指向了陕西的秦腔。
秦腔(老照片)
那么,秦腔是怎样流传到全中国,怎样进入山东并生存发展的呢?
梆子腔流传的推动力,被认为有好几种:
其一是民俗。节令庙会、婚丧嫁娶、祈福还愿,热闹处常有艺人,于是相互传学,散播开来。
其二是征战。尤其是明末李自成义军自陕西起事,打向北京,一路上也就把秦腔广泛传播开来。
其三是山陕商贾的经商。这一点例证很多,在山东,最著名的有聊城“山陕会馆戏楼“”。
有一天涯论坛泰国情降首词,说明了山陕会馆对演戏的要求之高:“戏班最怕陕西馆,纸爆三声要出台。算学京都戏园子,迎台吹罢两通来。”
这首词之后又注:省城演戏,俱不限以时,独陕西会馆约放纸爆为节,三爆不开场,下次即不复再召其班。这说明山陕会馆演戏情况之盛、水平之高。持这种观点的人确信,唱秦腔的艺人追随山陕商贾,把梆子腔带到了各地。
但是,秦腔入山东成为山东梆子,绝对不会是艺人背起行囊,翻过几座山岭,来到山东登台唱戏那么简单。
从山东梆子所拥有的剧目看,有很多与省内和外省其他梆子腔剧种的剧目几近相同。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古代,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通过多方面研究,笔者认为,在进入山东之前,梆子腔已经与其他剧种有过亲密接触,相互竞争、相互学习,进行这种“大熔炉”式锤炼的地点,应该是在北京、扬州等当时重要的“戏曲集散地”。或因戏台上的竞争太激烈,或因京城等地政治的高压,梆子艺人或发财而走,或被迫逃离,梆子腔这才进了山东。
情降效果能坚持多久王培义《豫剧通论》刊登于1924年《京报副刊·戏剧周刊》上,里边有这样的话:“无异豫剧含有秦腔、楚讴、山西梆戏、凤阳花鼓、山东梆子等分子”。这是到目前为止,有据可查的最早用“山东梆子”称谓指代该剧种之处。
无论怎样,千回百转,在山东有了唱梆子的戏班,有了唱梆子的演员,有了受山东人喜爱的梆子剧目,有了爱梆子腔的戏迷……1956年在济宁,窦朝荣所在的胜利剧社改称国营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,第一次挂起了“山东梆子”剧团的牌子。从此,山东梆子的名称正式确立。
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,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