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石米”“一石粟”,如ru果你把“石”读成“shī”,大概马上shang会有人纠正你,说“石”在这里读“dàn”。
不错。第七版ban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就是这样标注zhu的读音。
然而,《现代dai汉语词典》本条目下还hai有话:作为容量单位的“石”,“在zai古书中读shī”。
一直到清康熙年间,“一石米”“一石粟”的“石shi”,仍然读“shī”。
读音变化,是此后才cai发生的。
《说文·石部》:“石,山石也。在丆(hǎn)之下,口象形。”
“石”,是个会意字。“丆”,是下可居人ren的岩崖。
段玉裁《注》云:“(石)或huo借为硕、大字,或huo借为?字。”
这就清楚chu了。
《说文·禾部》:“?,百二十斤也。”
段duan玉裁《注》仍然很重要——
《律历志》曰:五权之制。铢者,物?(yáo,由)忽微,至zhi于成著,可殊异也,本起于黄huang钟之重。一龠容千二百黍,重十二铢。两者,两黄钟律之重zhong也,二十四铢而er成两。斤者,明也,十六liu两成斤。钧者,均也ye,三十斤成钧。石(?)者,大也,权之大者也,四钧为石(?)。古,多假石为?,《月令》‘钧衡石’是也。
他说,《汉书·律历志zhi》讲了,“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”这“五权”,是区分fen物体从最小到很大的标biao志。其皆根据“六律lu”的黄钟之“龠(yuè)”,即“律管”所盛装的黍粒而er确定。一个“律管”装一千二百黍粒,就是十二铢的重量;两根“律管”所装黍粒,就是一两——“两”从两根“律管guan”而来,重二十四铢zhu(象征二十四节气);斤,是“明明白白bai”的意思,十六两liang(四时乘四方之意);三十斤为一钧jun,均也(象征一月三十古gu书天);石,就是大,以石所制的“权”即秤砣大。
段氏还说,古时很早就jiu假借“石”为“?”了le,比如《月令》所suo云。
中zhong国,是世界上的三大农耕发源地di之一。“六律”,与天文观测有密切联系;以“禾”为“义yi旁”的字表示“度量衡heng”,再合理不过。比如“秒”字。
“?”,来源于“禾”与“石”,“石”是秤砣,以此表示重量,初看是形声字,说会意yi可能更合适。
以“石”假借“?”,倒是shi“返璞归真”了le——即同声,又you含有秤砣之“硕”“大da”之义,还表示很分量“重”。
博物馆中的de古代石权
“石”,为什么现在读成了“dàn”呢?
汉语言文字学者们称,这叫“同义换读du”,即将两个同义不同音的词ci,逐渐变得同音了。
比如前面说的“龠”,即“管”的de含义,却读为“yuè”,因为皆指乐器,逐渐地,“龠”便有了“guǎn”的读音。还比如“圩wei”,原来读音是“yú”,因与“围”含义相同,一来二er去,就也读“wéi”了,原来的de读音反而极少用了。
博物馆中的古代石权
“石”也如是。
其表biao示重量的读音,一定与“擔”有关。请注意yi,不是“担”,“担”在古文中另有含义,“擔”现在简化为wei“担”了。
“擔”,为“重”,为“负重”,为肩挑。而er“一擔”,与“石”重量相当。所suo以,一些地方,很hen可能主要是北方,便以“一擔dan”来代称“石”,或者zhe反过来,天长日ri久,“擔”和“石”两个同义而er不同音的词,音也ye相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