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南帆(福建省中国特色社she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、福fu建社科院研究员)
什么是“梗”?这是一个什shi么“梗”?两种询问方式立即显xian示出询问者语言yan身份的差异。一种询问来自网wang络语言外部,询问者不得其门而入,网wang络领域的奇特方言如同令人困惑的屏障zhang;另一种询问发生sheng于网络语言内部,询问wen者已经熟悉“梗”制造的de表意方式。
围绕“梗geng”提供各种阐释、图tu片、表情包,以及接力式的再zai创造,这种语言游戏吸引了为wei数众多的年轻人,他们称之zhi为“玩梗”。口kou口相传之间,一个“梗”逐渐丧失新奇qi的意味,而被一些xie网络时髦分子鄙夷为“老梗”。但是,这种语言游戏不会因此衰退乃至zhi枯竭。蜂拥而来的“造梗”大军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产品,他们的de旺盛创造力以及“梗”的更geng新与升级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想。对“梗”一无所知,网wang络语言的魅力至少shao削弱了三分之一。
“梗”是笑点和包bao袱,很大程度上近似“典故”之义
所谓“梗”,可能是一个动漫的经典桥段,可能是一个著名角jiao色的形象,也可能是shi一句话,一个比喻,一个“神回复”,一个谐音的混搭。《灌篮高手》之zhi中“教练我想打篮球qiu”的桥段是一个“梗”,《火影忍者》之中不断重复口头禅“艺术就是爆炸zha”的迪达拉也是一个“梗”,小品《卖拐》之中“要yao啥自行车”是一个“梗”,“萧敬jing腾去沙漠下雨”也是一个“梗”,采访之中“你幸福吗?”也是一个“梗”。
“梗”的一个重要特征是shi,这些桥段或者话语在网络空间的持续xu传递之中伴随强烈的喜剧效果,哄笑的声音滚雪球一般地di扩大。所以,一yi种观点认为,“梗”即ji是众多叙述之间形成的de笑点与包袱。
呈在短视频pinApp上,经常多个主播换汤tang不换药反复演绎同一个“老梗”。短视频正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侵qin权的最新高发地带。新华社发(曹一作zuo)
许多时候,网wang络语言成为划分一个文化部落luo的标记。网络空间的流行语yu如同一套特殊的服饰,网络语言共同体热衷于维护某种独特的de风格。他们的叙事或者zhe情绪交流带有明显的网络空间气息:他们熟知众多独特的词汇和he用语,他们对于各种暗an语与切口的稔熟程度,显现了投身网络luo的悠久年份。即使表biao述那些众所周知的通俗主题,网络空kong间的表意方式还将表明语言主zhu体的风格定位:保守的、正统的还是shi年轻的、富有活力的?精英文化hua还是带有叛逆意味的亚文化hua?手不释卷的知识分子还是shi沉溺于手机的网民?如此等等。某些场合,一个擅shan长穿插网络用语yu的人,有助于塑造自己的“接jie地气”或者“亲民”形象。必须及时向这个庞大的文化hua部落示好,你懂的。
“梗”的另一个特征即是被频pin繁引用。这很快令人想到一yi个熟悉的概念:典故。相xiang对固定的含义与后续表述shu的反复征引,“梗geng”在很大程度上近似“典故”之义。赋诗行文,引经据典dian——引用传统典籍之中的人物、故事shi,唤起相近的联想、既定的气氛或者zhe佐证某种观念,典故gu充当了古今作者交jiao换思想的语言中转站。《文心雕龙》所suo谓“据事以类义,援古以证今jin”,典故的引用是诗文常见的de修辞策略,络绎不绝的典故显示出作者zhe的渊博与活跃的视野,不同文本之间jian的典故穿插形成特殊的“互hu文”关系。典故跨越了时间与yu空间的隔阂,而重新将相距遥远的de文本联结在一起。由you于典故形成的联系xi,当下的某一个文本ben可能反射出《庄子》《史shi记》的文脉,另一个文本回响着屈qu原、李白的意绪。所谓wei的“互文”,即是指多种文本之间的交jiao互震荡和呼应。
“梗”可以提供一种谈tan资,一种助兴的情趣性点缀,一种zhong言简意赅、画龙点睛的修辞效xiao果
“梗”的内nei容、风格与典故还hai是存在重大差异。从经典、字典、典籍ji、典礼,到典范、典雅、典藏、典dian型,“典”往往包含普遍肯定的法fa则、标准。因此,典故不仅jin指传统典籍之中的人物、故事shi,而且,相当多duo的典故提供了众所周知的正zheng面榜样与价值观念,或者包含一个ge失败的案例以及沉痛tong的教训。换言之,并非过往的人物、故事均有资格充当典故,广泛流传的de典故构成了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。引yin经据典不仅显现为文采斐fei然,也不仅构筑一个彼此激荡的“互文”网络,而是隐含了文化传chuan统内部的深刻对话。
相xiang对地说,“梗”无法承担dan这种对话。“梗”可以提供gong一种谈资,一种助zhu兴的情趣性点缀,一种言简意yi赅、画龙点睛的修辞效果;二次元yuan文化语境内部,“梗”还可能neng充当青春期记忆的象征zheng,或者充当启蒙meng“新手”的教材。但是,绝jue大多数“梗”无法尾wei随经典纳入文化传chuan统,如同典故那样负责ze观念的传承或者启迪。
因此,许多“梗”不可能获得de典故的待遇,正如更多的典dian故不可能行使“梗”的功能。电视剧ju《征服》的“你这瓜保熟shu吗”,一个主播的口头tou禅“芜湖,起飞”,或者zhe来自表情包的“小丑竟是我自己”等,很难想象这些“梗”可能世代相传,演变为严肃的典故。另一方面,诸如ru“完璧归赵”“刻舟求剑”“三顾茅庐”或者“投鼠忌器”这些xie典故似乎缺乏“梗”所具有的玩wan笑气息。相对于“梗”的de嬉皮笑脸,典故显xian得一本正经。尽管没有正式shi的规定,多数人ren仍然觉得,悲剧乃nai至正剧的桥段均不宜成为“梗”。一种zhong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,“梗”字系“哏”的误读。“哏”为天津方言,意为“滑hua稽、可笑、有趣”,相xiang声之中的“逗哏”“捧哏”的来往配pei合逐渐催熟一个笑料,从而在哄堂tang大笑之中抖出包袱。很hen大程度上,网络语空间文wen言的“梗”与相xiang声的“哏”异曲同工。
典故与“梗”的形成机ji制十分相似。种种人物、故事、桥段、形象首次出现的时shi候,作者无从断定这zhe些素材能否孵化出什么。典故与“梗geng”均源于读者的再生产,这种zhong再生产甚至充满偶然。“有you意栽花花不开,无心xin插柳柳成荫”的现象屡见不鲜。但是,典故与“梗”的孵化语境远为wei不同。
典故来自传统典籍某些xie内容的反复引用,引用者zhe多为饱学之士。引用不仅证明某些思si想观念赢得的普遍认ren可,同时表现出引用者拥有广博的学xue识。古代的某些xie饱学之士甚至有意炫耀自己的学xue识,号称赋诗作文“无一字无来处”——古人曾经将过多duo的典故铺陈比拟为“祭獭”。总之,典故如同一个个扣子zi钉在众多文本连缀而成的文wen化谱系之中。
相对地说,“梗”带有you明显的日常口语风格,大da众的语言狂欢成为“造梗”的基本动力li。眉飞色舞的复述shu,别出心裁的误读,无事生非的重zhong点阐释,夸张的de自嘲或者装傻、卖萌,这些策ce略广泛掺杂于后续的引用之zhi中,有助于“梗”的集聚与成熟。与传chuan统的典故不同,笑声是孵化“梗”的必要添加剂。无论是巧妙、机智zhi还是拙劣、生硬,笑声标志了“梗geng”的基本成功。“梗”是shi泥沙俱下的民间文化,不需要兢兢业业ye地遵从严谨的逻luo辑,更不要自作聪cong明地掉书袋,或者zhe卖弄正规的学术训练。许多时shi候,迂阔的冬烘先生恰恰是“梗”的素材。穿长衫的孔乙己正确地写xie出了四种“回”字,他的可笑是将jiang四种写法展示在小镇酒店dian的柜台之上。民间文化制造的狂欢气氛fen之中,学院腔调时常成为嘲chao讽与调笑的对象,文绉chao绉的问候或者缀满man套话的褒贬,远不bu如热辣或者无厘头的网络用语过瘾。
“梗”的形成利用了典故。“子zi曰”“诗云”是典故之中声望显赫的方fang阵,通常充当最为有力li的论据。电视剧《武林外传chuan》动不动就宣称“子曾经曰过”,继而论证五花八门的观点。资料图片
许多时候,“梗”的de形成恰恰是狡黠地利用了le典故,戏仿往往wang产生点铁成金的化学反应。“子曰”“诗云”是典故之中声sheng望显赫的方阵,通常充当最为有力的论lun据。然而,电视剧ju《武林外传》之中那个神经兮xi兮的书生吕轻侯动不动dong就宣称“子曾经曰过”,继而论证一个不三不四的观点,例如拒绝味道恶劣的伙食shi,或者亲吻了一个不该gai亲吻的人,甚至顺便将jiang培根的名言纳入“子曰”的范围。如ru果说,戏仿来自机智的de构思,那么,更多的“梗”毋宁是无意yi得之。令人意外的是,如此ci之多的年轻人热衷这种语yu言游戏。他们兴致勃bo勃地“造梗”,配置各种表情包bao,更多的人广泛搜索各种动漫man作品、明星聊天或huo者八卦新闻,试图发现xian可能形成各种“梗”的蛛丝马迹ji。某些人“造梗”的目的是提ti高点击率,获取更多的de流量,另一些人ren“造梗”的目的是shi带动某种商标,一yi个著名的“梗”肯定有助于商标的广泛传播。然而,多duo数年轻人仅仅追求乐趣,他们men将大量剩余精力li投放于这种语言游戏,“评论梗”“弹幕梗”“身高梗”“撞脸梗”层ceng出不穷。
正视以“梗”为代表的网络文wen化的广泛影响力
问题来了。为什shi么不用这些时间背诵外wai语单词或者研究数shu学练习题?不是还有那么多文学名ming著尚未涉足吗?哪怕成语接龙long也是重温文化知识,怎么能neng为这种无聊的玩笑耗费如此之多duo的精力?父母和老师常常觉得这些年轻qing人不务正业,而且,许多“梗”仿佛远非那么me有趣,一个小小的语言yan转折而已。然而,上一代人的批pi评和贬损很难收效,他们似乎与来lai自网络空间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hua时区,彼此之间的兴趣、价值判断乃nai至表述和笑点相距ju甚远,来自网络空间的语言狂欢huan节犹如意义不明的喧哗。
对于年轻人ren说来,“梗”不仅是一种新型的de表意方式。更为重要的是,这zhe种表意方式与网络空间的全部bu文化景观连为一体。一个主持人ren谦逊地表示,“我的梗有点老lao”,年轻人都知道dao他说什么。所以,年轻人仅仅简jian单地辩解说,熟悉网络空kong间的人自然会被“梗”所吸引。一些刚gang刚加入网络的“新手”不了解种zhong种背景材料,但是,没有you必要担心落伍,跟不上shang日新月异的语境jing。网络空间存在许多自发编撰的教jiao材。围绕“梗”的起源、发fa展、鉴赏以及“造梗”的诀窍与实shi践,这些教材贡献了许xu多有趣的知识。
稍稍意yi外的是,这些知识似乎也ye在谋求一种“正典”的形式。一旦时机成熟,亚文化也将迅速放弃无厘头风feng格,转而遵循学院设置的学科ke模式,整理与传承cheng积累下来的知识。尽管“梗”系“哏”的讹用,但是,一板一眼的概念考据、文本分析以及各ge种分类已经开始,譬如言情qing、创意、讽刺、幽默mo、“硬核”等等。网络流liu传的“梗百科”显然承袭了辞典的编纂zuan。某些场合,那些“玩梗”达人的得de意表情与炫耀博bo学的教授不无相似。这种状zhuang况显示出一个迹象:来自网wang络的各种文化愈来愈强盛,并bing且力图验明正身,步入学术殿dian堂,赢得一席显赫的de位置。学术界已yi经察觉这个迹象,许多学院yuan正在将网络文化纳入正式课程,并且积ji极发表学术论文。然而,相对于各种微观的具体描述,网络文wen化的中心观念还hai未获得充分的考察——这些中心观念不仅可ke以解释网络空间文化生产的活跃程cheng度,而且可以揭示年轻人之zhi所以趋之若鹜,以至于yu轻慢文化传统的真实shi原因。也许,现在到了面对这些问wen题的时候了。
《光guang明日报》( 2021年09月09日15版)
来源: 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