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泠印社,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由浙派篆刻家丁辅(fu)之、王福庵、吴隐、叶为铭等召集同人(ren)发起创建,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。以“保存金石,研究印(yin)学,兼及书画”为宗旨。是海内外研究(jiu)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、成就最高、影响(xiang)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、书画的民(min)间艺术团体,有“天下第一(yi)名社”之誉。
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(hu)景区孤山浙江省重点(dian)文物保护单位。1979年,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(dan)位。1999年,由西泠印社筹建(jian)的中国印学博物(wu)馆正式对外开放。2001年,被国(guo)务院命名为全国重(zhong)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9年,由西泠印社领衔申(shen)报的“中国篆刻艺术”成功入(ru)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zhi) “人类非物质(zhi)文化遗产”。
扩展资料:
影响:
“人以印集,社以地名”,西泠印社因地邻(lin)西湖西泠桥而名。“涛(tao)声听东浙,印学话西泠”,西(xi)泠印社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最(zui)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。
篆刻艺术是中国独特的(de)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,它融书(shu)法与镌刻艺术于(yu)一炉。印的历史一直可以追(zhui)溯到战国时期,但由实用走(zou)入艺术领域,则是在唐代以后了。
一(yi)代巨匠吴昌硕先生曾说:“浙派(pai)盛行于世,社之立盖有来由矣”。印(yin)社的产生得益于浙派(pai)的形成。清乾隆时(shi),以一代宗师丁敬为首的浙派印人(ren)“西泠八家”崛起,风格古朴苍劲,力(li)追秦汉,开一代新(xin)风,于乾、嘉、道时期,称雄印坛100余年,成为(wei)印学史上的一个高峰。
百(bai)年以来,印社在社员的苦心经(jing)营下,已形成规模。在孤山西端尽头(tou)营造出一个精巧雅致的园(yuan)林景观,印社北枕孤山,南望(wang)湖中三岛,为湖山绝胜(sheng)处。更融人文意趣山水园林于(yu)一体,“占湖山之胜,撷金石之华”可(ke)谓人杰地灵。
印社范围内各类建(jian)筑数量不少,但由于印(yin)社总体构思精巧,尺度合理,给(gei)人以一种亲切可人的(de)感觉。竹阁、柏堂(tang)、山川雨露图书室、宝印山房、四照阁、观乐楼等俱依(yi)山辟建,掩映在绿树(shu)丛中,又以金莲池、印泉、闲泉(quan)、石坊、华严经塔、阿(a)弥陀经幢、石交(jiao)亭、剔藓亭、小龙泓洞等点缀其(qi)间,巧妙布置,如治印般,疏密有致,方寸之间,气象万千。
在印社之仰贤亭、凉堂、题襟馆、三老石室等处则收(shou)藏了印社社员历年收集的诸多碑(bei)刻精品,尤其是存放在苍劲古朴的三(san)老石室中的“汉三老讳(hui)字忌日碑”,这是浙江迄今(jin)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一通碑,距今已(yi)近2000年,这在江南地区(qu)十分难得。
文人(ren)结社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(tai)之一,如晚明的复社,近(jin)代则有柳亚子、陈三立等诗人的(de)南社,梁思成等人的中国营造学社(she)等。他们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(tong)文化精神,传播(bo)先进思想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,也(ye)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(jiu)。
印社(she)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,开(kai)中国印人结社之先河,故有“天下第一社”之称。百年以(yi)来,西泠印社已由一个纯民间学(xue)术团体发展成一个国际(ji)性的学术机构,继吴昌硕后任社(she)长的先后有马衡、张宗(zong)祥、沙孟海、赵朴初。期间历代(dai)名人辈出,如来楚生、黄宾虹、潘(pan)天寿、傅抱石、钱君陶等等。
作为一个学术社团,西泠印社(she)已有近百年的历史,其学术地位和社会(hui)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(jie)独树一帜,在日本、韩(han)国和东南亚更是颇具影响,已为《辞(ci)海》、《新华词(ci)典》等多种权威辞书机构所记载和(he)认定。其悠久的历史,厚重的文(wen)化内涵,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(she)会声誉,全国只此一家。
作为(wei)一个民间的印学社团,西泠印社成立之(zhi)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力,其(qi)原因是社员多为名家(jia),且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,就(jiu)连日本的篆刻家也(ye)慕名远涉重洋前来入(ru)社,这是历史所形成的全国(guo)性和国际性。
近百年来,西泠印社共(gong)有社员近400人,现有社员250余人,分布全国二十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(qu)和台湾地区,多为全国(guo)和各地著名篆刻家、书画家、鉴(jian)定家及学者。社(she)员中还包括小林(lin)斗庵、梅舒适、金膺显等(deng)日本、韩国、新加(jia)坡的20多位国际篆刻书画界(jie)知名人士。
参考(kao)资料:百度百科-西泠(ling)印社
西(xi)泠印社的泠怎么读
“西泠(ling)印社”的“泠”读音:【líng】
部(bu)首:氵
释义:
1.清凉:~风。
2.姓。
3.古(gu)同“零”,凋零(ling)。
相关词组:
泠泠
[líng líng]
形容清凉;冷清
晓泠
[xiǎo líng]
犹明(ming)了。
泠汰
[líng tài]
听从放任(ren)。
中泠
[zhōng líng]
泉名(ming)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(jin)山下的长江中。
洁泠(ling)
[jié líng]
明净清凉。
泠落
[líng luò]
冷清,不热闹。
叮泠
[dīng líng]
叮铃。
泠洌
[líng liè]
清凉,凉爽(shuang)。
西泠
[xī líng]
亦称“西陵桥”。
泠风
[líng fēng]
小风;和风。
清泠
[qīng líng]
清澈凉爽貌
泠泠(ling)淙淙
[líng líng cóng cóng]
形容清(qing)凉、冷清的样子(zi)或形容声音清脆、悠扬。
造句:
土豆(dou)泠冻干燥工艺的(de)试验研究。
工程师用泠(ling)錾子技术规范。
早年(nian)在杭州西泠印社学习刻印。
无菌包装激泠果汁(zhi)。
我一人为此而去(qu)恨,被泠落的孤独者。
谁(shui)能向我介绍一下西泠印社的基本情况(kuang)?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(guang)绪三十年(1904),由浙派篆刻家丁仁、王禔、吴隐、叶铭等发起创建,以“保存金(jin)石、研究印学,兼及书(shu)画”为宗旨,是(shi)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(li)史最悠久、成就最高(gao)、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(ti),有“天下第一(yi)名社”之盛誉。社址(zhi)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(jing)区孤山西麓,南至白堤(di),西近西泠桥,北邻里(li)西湖,占地面积7088.86平方米(mi),建筑总面积1749.77平方米。社址内包括多(duo)处明清古建筑遗(yi)址,园林精雅,景(jing)致幽绝,人文景观荟(hui)萃,摩崖题刻随处(chu)可见,有“湖山最胜(sheng)”之誉。
1913年,近代艺术大师吴(wu)昌硕出任首任社长,盛(sheng)名之下,精英云集,李(li)叔同、黄宾虹、马一浮、丰子恺、吴湖(hu)帆、商承祚等均(jun)为西泠印社社员(yuan),杨守敬、盛宣怀、康有为等为赞助(zhu)社员。此后二十余年,西泠印社(she)迅速发展,声望日隆(long),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(de)地位。受西泠印社影响(xiang),河井荃庐、长尾甲等海外社(she)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(guo)内,在日本、韩国创立了全国(guo)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。西泠印(yin)社促成、推动了周(zhou)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(jiu)的产生、发展和繁荣。
1949年,西泠印社收归国(guo)有。1979年后,社团活动步入正轨(gui),学术研究、对外交流(liu)、组织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(le)长足进步,文化(hua)影响扩大,规模空前繁荣。2003年西泠印社创社百年(nian)华诞,109个海(hai)内外印学社团汇聚孤山,共襄盛典(dian)。
西泠印社历任(ren)社长为吴昌硕、马衡(heng)、张宗祥、沙孟海、赵朴初、启功。截(jie)至2005年底,西泠(ling)印社拥有社员313人,分布(bu)于中国26个省(市)自治区、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(zheng)区、台湾地区和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法(fa)国、捷克、加拿大等国家。每年(nian)固定在清明、重阳前后举办(ban)雅集,以孤山社(she)址为核心,公祭印学先贤,举办社员(yuan)作品和藏品展览,开(kai)展鉴赏研讨等活动,诗(shi)词吟咏、笔墨酬唱、赏鉴珍(zhen)藏,延续了传统文(wen)人结社的聚会方式。每年还不定期邀集(ji)外地社员赴杭研究印学(xue)、商讨社务、观赏藏(cang)品,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(lan)交流活动,编辑出版金(jin)石书画出版物。西泠印社逢五、逢十(shi)周年庆典时,还汇聚海内外印(yin)学同道,举行大型纪念活动。
除金石篆刻和书画(hua)艺术的研习外,西泠印社藉社(she)员和各界贤达之力,上自鼎彝碑碣,下至(zhi)印玺泉刀,无不博采旁搜,并设(she)印学图书馆,专收两浙图经志乘、乡邦(bang)掌故、先贤著述及一切考论金石、古器(qi)、书画等书,以供同人赏鉴研究之用。西泠印社还搜辑、考订、出版了大量印(yin)谱、碑帖和印学研究(jiu)著作,刊行海内外。
2001年06月25日,西泠印社作为近现代(dai)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(jian)筑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(pi)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(dan)。
国家非常重视(shi)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2006年5月20日,西泠印(yin)社的金石篆刻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(ru)第一批国家级非(fei)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,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全国性印学(xue)社团,以“研究印(yin)学、保存金石、兼及(ji)书画”为宗旨,以篆刻书画(hua)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(de)艺术收藏享誉海(hai)内外,被誉为“印学研究中心”、“天下第一名社”。
一、 西泠印社社团发展(zhan)的历史沿革
西泠印社创(chuang)立于1904年。时值(zhi)清末,金石研究和发展(zhan)正处于鼎盛时期。众多的金石名家,有(you)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(cui),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(fu)庵、丁辅之、叶为铭(ming)、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,研讨印学。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(qiao)畔,“人以印集(ji)、社以地名”,取名“西泠印社”。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(xian)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。
在印社初创的10年,四(si)位创始人团结同仁,集资、规划,“买山立社”,先后建造了“仰(yang)贤亭”等九处园林建筑,印社初具(ju)规模。1913年,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,修启(西泠(ling)印社成立启)立约(西泠印社社(she)约),发展社员,公推艺术大师吴昌(chang)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,并开展(zhan)了集会、展览、收藏(cang)、出版等一系列活动。在此前后,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、长(chang)尾甲也来中国进行交(jiao)流并加入印社。此后,在(zai)1923年和1933年,西泠(ling)印社分别举行了建社20周年、30周年纪念活动,“罗列金石书画(hua)千余幅于社,张挂四壁,一时文(wen)采风流,声闻远布”。此时,印社的(de)园林建设全部完毕。社内环境幽(you)雅,风景秀丽,楼台亭阁建(jian)筑精美,摩崖石刻星罗(luo)棋布,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。1927年,首任社长吴(wu)昌硕逝世,著名金石考古学家、故(gu)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继任社长。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印(yin)社活动处于停顿,一直到1947年,才补行了40周年纪念活(huo)动。从1904年到1949年的45年,印社经(jing)历了一个纯民间社团(tuan)的辉煌和艰辛。这一时期,西泠(ling)印社共有正式社员61人,赞(zan)助社友10人,除王、丁、叶、吴四位(wei)创始人和吴昌硕、马衡(heng)两任社长外,还有李叔(shu)同、胡菊邻、经享颐、黄宾虹、方介(jie)堪、来楚生、沙孟(meng)海等大家、学者以及两位日(ri)本篆刻家。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(cheng)立,百废待兴,西泠印社活动基本(ben)停止。1951年,经沪、杭(hang)两地社员协商,将西泠印社房产(chan)土地等捐献政府,其园林由园(yuan)管部门接收,可动文物(wu)(书画、书籍、印谱等(deng))由省文管会保管。1957年,为(wei)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(de)进一步发展,促(cu)进金石书画传统艺术的(de)弘扬,浙江省委文教部和浙江(jiang)省文化局,着手进行西泠印社的恢复(fu)工作。成立了西泠印社筹备委(wei)员会,由著名学者、书法(fa)家、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为主(zhu)任,潘天寿、陈伯衡为副主任,诸乐三(san)、沙孟海等四人为委员。在社址开辟了吴昌(chang)硕纪念室,并由(you)政府拨款5000千元,在社址内设立了金(jin)石书画门市部。1959年,为贯(guan)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,浙(zhe)江省文化局将西泠印社下(xia)放到杭州市,归(gui)杭州市文化局领导。同年9月,杭州市(shi)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(she),专营古今书画名家(jia)的真迹和复制品展览、收(shou)购和供应,并作为自收自支(zhi)事业单位,为西泠(ling)印社的恢复和活动(dong)提供基本经费保障(zhang)。在浙江省委林乎加、李丰平书记关(guan)于要尽快恢复西泠印社组织,开展(zhan)学术研究活动,以继承和发(fa)扬我国传统的印学艺(yi)术的一再指示下,1962年(nian)12月中旬,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(kai)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(she)员座谈会。到会的有张宗祥、浙江美(mei)术学院院长潘天寿、上海(hai)书法篆刻学会主任(ren)沈尹默、江苏国画院院长傅(fu)抱石、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、湖北(bei)省文史馆副馆长唐醉石等全国金石书画(hua)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(shi)多人。会上成立了以(yi)张宗祥为主任,潘(pan)天寿、傅抱石、王个簃为副主(zhu)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(jian)60周年筹委会,拟定了“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(zhou)年活动计划”和(he)“西泠印社章程”(草案),举行了“赵之谦金石书画艺术”专(zhuan)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。浙江省和杭州(zhou)市的有关领导都出席(xi)并讲了话。1963年,印社(she)召开60周年纪念大会,海内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(yin)社社员云集杭州。除王个簃、沙孟(meng)海、马公愚、方介堪、韩登安(an)等老社员外,新入社的都是当时全国最(zui)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家,如傅抱石(shi)、马一浮、沈尹默、潘(pan)天寿、程十发、谢稚柳、唐云等。大会通过了新的《西泠印社(she)章程》,选举产生了近20人组成的首(shou)届理事会,选举张宗(zong)祥先生为第三任(ren)社长,潘天寿、傅抱石、王个簃等五(wu)人为副社长。举办了规模盛大的(de)第二届历代金石书(shu)画作品展等。大会还收到(dao)了国家及文化部、全国文联(lian)领导人董必武、郭(guo)沫若、齐燕铭、沈雁冰等人的题词和(he)贺辞。自此,西泠印社恢复了雅(ya)集活动,定期邀集理(li)事和社员来杭,研究印学、商量社务、观赏(shang)藏品,并经常组织社员进行篆刻(ke)书画创作,举办展览,还编辑出版了(le)有关的金石书画(hua)出版物。西泠印社于1979年(nian)、1983年、1988年、1993年、1998年分别召(zhao)开了建社75、80、85、90、95周年纪念活动。先后又有赵朴初、吴(wu)作人、启功、叶浅予、李(li)苦禅、罗福颐、朱屺瞻、陈巨来(lai)、黄胄、亚明、陈大羽、宋文治(zhi)、徐邦达、吴青霞、杨仁恺等一批金石(shi)书画名家和鉴定家等入社。在1979年建社75周年大(da)会上,书坛巨匠沙孟海(hai)当选为第四任社(she)长,赵朴初为名誉社(she)长,王个簃、启功、程十发等八人为副社长(chang)。1993年建社90周年大会,著名(ming)学者、书法家、佛教活动家、全国政协(xie)副主席赵朴初当选为第五(wu)任社长,启功、方去疾、程(cheng)十发、郭仲选等九人为副(fu)社长。1961年,西泠印(yin)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(ding)为浙江省重点文物(wu)保护单位。1979年,西泠印(yin)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出版单(dan)位。1999年,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(yin)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。2001年,西泠印社又被(bei)国务院命名为全国(guo)重点文物保护单(dan)位。经过近百年的(de)发展,西泠印社(she)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,兼具学术研究、艺术创作、图书出版、生产(chan)销售、展览交流、文物收藏和保护(hu),集社团、事业、企业、出版为(wei)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。党(dang)和国家领导人朱德、李瑞(rui)环、李岚清、乔(qiao)石、李铁映等曾亲临西泠印社视察(cha)和指导。
二(er)、西泠印社社团情况(kuang)及鲜明特征
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(de)印学社团,在解放前的近半(ban)个世纪中,在印社前(qian)辈先贤的共同努力下,西泠印社(she)为保存金石、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(da)的贡献。解放后,在党和政府的(de)关怀支持下,西(xi)泠印社从一个民间的纯学(xue)术社团走上了一条(tiao)由党和政府热心支(zhi)持,由国家事业单(dan)位“以文养文”经济扶持,向社团、事(shi)业、企业、出版综合发展的独(du)特之路,成为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瑰(gui)宝。
1. 社团历史悠久,地位全国唯一(yi)。
作为一个学术社(she)团,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(li)史,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(zai)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,在日本、韩国和东(dong)南亚更是颇具影响,已为《辞海》、《新华词典》等多(duo)种权威辞书机构所记载和认定(ding)。其悠久的历史,厚重的文化内涵,重(zhong)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,全国只此一家。
2. 社员多为名(ming)家,分布国内海外。
作为一个民间的印学社团(tuan),西泠印社成立之(zhi)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(zhao)力,其原因是社员多为名家,且(qie)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,就连日本(ben)的篆刻家也慕名远(yuan)涉重洋前来入社,这是历(li)史所形成的全国性和国际性。近百年(nian)来,西泠印社共有社员近400人,现有社员250余人(ren),分布全国二十(shi)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香港、澳门(men)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,多(duo)为全国和各地著名篆刻(ke)家、书画家、鉴定家及(ji)学者。社员中还包括小(xiao)林斗庵、梅舒适、金膺显等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的(de)20多位国际篆刻(ke)书画界的知名人士。
3. 组织机构健全,社团活动正常。
作为(wei)学术社团,西泠印社有非常(chang)完整的组织结构。成(cheng)立之初,西泠印社就订(ding)立了《西泠印社社(she)约》即社团章程,并(bing)公推社长。自1963年起,西泠印(yin)社就有了经过社员大会通过(guo)的正式的《西泠印社章程》,并用选举的方法产生理事会和(he)社长、副社长。目前,西泠印社有经过(guo)1998年10月21日西泠印(yin)社第十次社员大会通过的《西泠印社(she)章程》,西泠印社的组织结构依(yi)次为社员大会、理事会、社(she)务会议、秘书处(chu)、专门委员会等(deng)。社团每年召开一次理事(shi)会,举行二次社员雅集,每五年(nian)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和社庆活动(dong),并按照《西泠印社章程》的规定,开展各种社团活(huo)动。
4. 活动范围面向全国,业务主(zhu)管属于地方。
1904年印社创立之时,没(mei)有人会主观刻意地要把它烙上一(yi)个全国性的标志。但由于历史和文(wen)化的多重积淀,无论从社员的(de)分布、举办活动(dong)的范围、还是它所具有的影响(xiang)力,西泠印社在事实上已成(cheng)为具有一定国际意义的全国(guo)性的印学社团。其举办的一系列学术(shu)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,都是面向全国(guo),甚至面向海外。但由于地域的(de)属性和初创的民(min)间性质,西泠印社的业务管辖一(yi)直具有地方性。成(cheng)立时,只是向清朝地方官府登(deng)记备案;民国时,没有(you)明确的官府记录;解放后,先是由浙江省(sheng)文化厅主管,1959年后下放至杭州市文化局管理,现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管。这种(zhong)业务管辖的地方性,在(zai)很大程度上对西泠印社的发展起到了(le)积极的作用。具体表现(xian)为,第一,有利于政府对西泠印社政治(zhi)上和政策上的支持。从1957年以来,浙江省委、省政府(fu)、杭州市委、市政府以及(ji)省市文化部门对西泠印社的发(fa)展倾注了异乎寻常的关心和支(zhi)持:时刻关注印社的(de)发展,经常出席(xi)印社的活动,热心解(jie)决印社的困难。从林乎加、李丰平、霍士廉、王平夷、陈礼节到张德(de)江、柴松岳、李金明、王国平(ping),历任省、市领(ling)导对西泠印社的发展都给予了精心的(de)指导,提出了明确的要求(qiu)。第二、有利于政府对西泠印社经济(ji)上的资助。虽然西泠印社五(wu)十年来是以事业单位自收(shou)自支、以文养文的形式维持(chi)社团的活动和发展,但政府在财(cai)力上一直给予积(ji)极的支持:如拨款5000元作为恢(hui)复印社筹备资金;拿出10000元作为张鲁庵先生文物捐(juan)献印社的奖金;拨(bo)出楼房一幢作为印社文物仓库(ku);多次下拨文物专项(xiang)经费保护社址建筑和文物(wu);投资900万元建造中国(guo)印学博物馆等等。
孤(gu)山的景点有哪些?孤山的景点有:中山纪念亭,中山公园(yuan),俞楼,放鹤亭,西泠(ling)印社,敬一书院。
1、中山亭是中国唯一的由(you)孙中山先生亲自持锄奠基的纪念孙中山(shan)先生的建筑物。它坐落在前山镇东北梅(mei)花村后山坡上、广珠公路旁(pang),始建于1921年(nian)。现为珠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这座(zuo)四柱小亭是当地(di)群众集资兴建的,为我国最(zui)早纪念孙中山的建筑物之一。
2、浙江杭州中山公园位(wei)于杭州市西湖孤山,中山公园门前的一(yi)对汉白玉狮子,是明代的遗物,左边的(de)是雄狮,右边的是雌狮。1927年(民国16年)为纪念(nian)孙中山先生而命名。公园建(jian)在清朝御花园原址上,建(jian)有中山纪念林和中山纪念亭(ting)。园内布局十分巧妙,将(jiang)天然(孤山景色)和(he)人工(亭台幽径)结合一体。
3、俞楼位于浙江(jiang)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南麓。系晚清名(ming)家俞樾的故居。俞(yu)樾,号曲园,浙江德清人。曾任翰林(lin)院编修等职,罢官后回(hui)苏杭两地著述讲学。俞楼的前身(shen)是西湖诂精经舍,俞(yu)樾在此讲学达30年(nian)之久。
4、放鹤(he)亭,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(shu),浓荫之下,就(jiu)是林逋的墓庐。墓亦草草,环石围砌(qi),青草封顶,惟四下(xia)梅花拥卫,鹤冢(zhong)相伴,至死也不失风雅(ya)。张岱《林和靖墓柱铭》:“云(yun)出无心,谁放林间双鹤。月明(ming)有意,即思冢上孤梅”,倒也镌刻出林逋(bu)的风骨。
5、西泠印社(泠,音líng),位于中国杭州西湖边,是中(zhong)国研究金石篆刻(ke)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,有“天下第一(yi)名社”之称,今为全(quan)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西泠(ling)印社的金石篆刻技艺(yi)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6、杭州(zhou)敬一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(nian)(1685年),由时(shi)任浙江巡抚的赵士麟在西湖边(bian)的孤山上亲手创建和担任主(zhu)持。数百年来,敬一书院作为(wei)杭州西湖景区一个重要(yao)的人文景观坐落在西湖里湖与外湖(hu)之间的孤山上。
西泠印社怎(zen)么念 西泠印社如何读(du)1、[xī líng yìn shè]西泠印社。
2、中国(guo)研究篆刻的学术团体。1904年(nian)由丁仁、王禔、叶为铭、吴隐等创(chuang)办于浙江·杭州·孤山,因地(di)近西泠而命名。研究印学,颇具声(sheng)誉。1978年(nian)10月,经国家出版局(ju)批准,正式列为出版单(dan)位。主要承担碑帖、印谱、画册和有关这方面论著(zhu)的编辑出版任务。
西泠怎么(me)读西泠读音:xī líng。/p>
西泠意思:亦称“西陵桥”。亦称“西(xi)林桥”。桥名。在杭州孤山西北(bei)尽头处,是由孤山入北山(shan)的必经之路。
西泠例句
1、为(wei)中国西泠印社社员,现居北京。
2、西泠印社透露,买家是(shi)一位神秘女士,不愿透露身(shen)份。
3、早年在杭州西泠印社(she)学习刻印。
4、马衡是西泠印社为数(shu)不多的早期社员,还曾经被推举(ju)担任过一任社长,其与印社的历史(shi)渊源长达半个多世纪。
5、草衣(yi)家住断桥东,好句清如湖上风(feng)。近日西泠夸柳隐,桃花得气美人中。
以上文章内容(rong)就是对西泠印社怎么念和西泠印社是什(shi)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希望能够帮助(zhu)到大家?如果你(ni)还想了解更多这(zhe)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(cang)关注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