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【小人物·大职场】的(de)第105 期人物:一个在传统媒体行业做过10多年,享受过人人捧(peng)着、受人尊重月入过万的辉煌,但平(ping)台,没落后,受人白眼、为生(sheng)存苦苦挣扎的老记者
年龄:38岁(sui) 职业:网站记者
坐标:东北 月薪:4000元
我,曾经是一家都市报的专刊记者(zhe)。那时媒体记者都是无冕之王,很多人都高看一眼。26岁的我,就体(ti)验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安逸与舒适。
如今,38岁的我,在一家网站(zhan)做记者。可是,随着年龄的增(zeng)长,我却感觉世态炎凉。大树不在(zai),哪有阴凉。
现在早已转行的同事说(shuo):“羡慕你还能(neng)继续在媒体做记者。”说真话(hua),一点没有荣耀感,就是一个(ge)谋生的工作而已(yi)。在我心里,我都已经不认为(wei)自己是记者了,我定位自己就是一个(ge)打工的,甚至说,我和销售(shou)无差别。
这样的思想一(yi)出现,我都不知(zhi)道我还能在这行业(ye)坚持多久?
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当记者(zhe),虽然是跑业务,但是却成了(le)人人羡慕的工作我(wo)是一名硕士,学的是工商(shang)管理,是有着浓(nong)厚文科气息的理科专业。
我毕业那会儿,硕士还凤毛(mao)麟角,至少,想找一(yi)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难。
我从小喜欢文科,但我妈没(mei)让我选文科。原因很简单,我高中(zhong)时候喜欢的男生选(xuan)择了文科,我妈怕我早恋,坚(jian)持用文理科分班(ban)的方式,把我俩分开了,就这样,我留(liu)在了理科班。
我也很争(zheng)气,不但考上了大学,还连读了硕士(shi)。
我喜欢写文章,也经(jing)常把文章投稿在大学社团创刊的内(nei)部杂志。
我喜欢风花雪月(yue)的文字,喜欢安静,喜欢言听计从(cong),更喜欢从一而终。这是我后来选(xuan)择职业生涯时,分析的自己的性格特点。
所以,在很年轻的时候,我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:
如果我爱一个人,就一直爱到老;
如(ru)果选择一份工作,就一直干到(dao)退休。
所以我在选择职业(ye)的时候,非常慎重。
硕士毕业后,我妈没有让我远走(zou)高飞。因为老姨告诉我妈,可别让(rang)孩子走远,像我儿子培养得(de)太优秀,出国就不(bu)爱回来,想他都得打越洋(yang)电话。女孩留在妈身边(bian),是当妈的福气。
就这样,我妈给我托人找关系,看(kan)看能不能给我找一份体面的工作。我妈就是好面子,她(ta)是喜欢外表光鲜亮丽,就算打掉牙也会(hui)咽到肚子里的人。
我家并不是有钱人家,从小就挺节省的。况且,我是研究生(sheng),找工作不至于还花钱吧。为了(le)给我爸妈省笔钱,我自己投(tou)了很多简历,有的我看上(shang)的,对方没看上我(wo);看上我的,我又不(bu)太想去。
没想到,刚找工作就碰了一鼻子灰(hui),找工作就像挑对象一样难。
就在我想跟我妈妥协托关系找(zhao)工作的时候,大学同学当时在一家报社(she)工作,有一天她给我打了个电话(hua),让我去报摊买份报纸,那上面有招聘(pin)信息。
报(bao)社招聘专刊记者,要求形象好(hao),气质佳……
是做记者么?我根本没想过我会从事媒体行业(ye),一是觉得记者是无(wu)冕之王高高在上(shang),另外,就是我学的并不是新闻专(zhuan)业。
同学打消了我的顾虑(lu),她说:“有很多记者不是科班出(chu)身,但是干的很(hen)优秀,我觉得你行,可以试试”。
我想(xiang)她的条件并不如我好,至(zhi)少身高上,我俩就(jiu)差十公分。她能在报社工作,我也应(ying)该没问题。
有(you)了这份信心,我也很顺利地成为(wei)了报社的记者。因为,我(wo)不是新闻专业,又不是很强势的性(xing)格,报社领导看我温文尔雅,就给(gei)我选派到了专刊部。
后来(lai)我才知道,专刊记者不是写(xie)社会新闻,主要工作内容是跑(pao)客户,写文案,联系业(ye)务。
但我自己认定我就(jiu)是记者,而且,我还考了(le)新闻记者证,我干得特别(bie)起劲儿,每天乐此不疲地去(qu)跟各大商场的企划(hua)、各大医院的宣传(chuan)沟通,有事没事的都会到客户那里坐坐(zuo)。
那会的传统(tong)媒体很吃香,每次去客户那里,他们(men)都很热情,一来二去,我们(men)也都成了事业伙(huo)伴,或者我觉得我们是朋友。
那会的主要工(gong)作就是为报社拉广告(gao),需要和企业、政府、事业单位沟通(tong),帮助他们更好的宣传。按道理来(lai)说,我们属于乙方(fang),但是,我却有一种甲方的优越感。
我内心(xin)的小骄傲,就是我是报社的,我也不(bu)觉得我要低三下四拉广告,就算(suan)客户请吃饭喝酒,我(wo)都是想喝就喝,不喝也不用给谁(shui)面子,但单依然能成。
因为,那个时代,媒体(ti)是站在风口上的。
那时候谈客户很容(rong)易,客户有广告投放计划(hua),也为了和有影响力的报社合作,当时(shi)客户就自动会分配广告额。
那时(shi)候的工作虽然也(ye)有辛苦,钱不能说赚得有多少,但每天(tian)工作很有动力。
那会,我们(men)经营部门的记者经常会说,报社的(de)开销都是经营记者赚的,没有我们,哪里有新闻记者的工(gong)资?但新闻记者觉得他们才(cai)是真正的前线打仗的,如果没有他们写(xie)的稿子,报纸要开天窗不说,哪里来的社会影(ying)响力。
总(zong)之,那会在报社工作的都有自己的傲(ao)娇,就算保洁员都愿意(yi)说自己在报社工(gong)作,因为有面子。
有一次,有个人(ren)来报社找人,我去接待的。结(jie)果,他提到的一(yi)个人名我不认识,而且从来(lai)没听过。后来才知道,是保(bao)洁员。那人说,当时(shi),她跟他说的时候,就说是(shi)在报社工作。
可见,当时在报社(she)工作是多少人眼中(zhong)体面又令人虚荣的(de)工作。
纸媒辉煌时(shi),人人见你都客气,纸媒没落时,你点(dian)头哈腰也没人理你随着时代的发展,任何一个行业没有(you)永久的荣耀。
纸媒(mei)渐渐迎来了寒冬。
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,报(bao)社的业绩逐年下滑。广告(gao)真的要不上来,因为很多企业也不太(tai)好过。更主要的原因,是广告(gao)投放在报纸上,真的是打水漂,不如手(shou)机端、客户端来带来(lai)的效益直接有效。
在纸媒的寒冬来临前,我们(men)经营记者是切身感受最明(ming)显的。
广告要不来,业绩上不去,工(gong)资都是基本工资。我们曾经(jing)拿广告提成都能拿到工资上(shang)万,现在工资有时都不如鼎盛时的(de)一半。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很多人都扛不住了。
陆陆续(xu)续,很多有能耐的记者,在行业(ye)吃得开的人开始以报社为(wei)跳板,跳到各行各业。跑医疗的去(qu)医院做策划、跑汽车(che)的去会展、车企、跑房产地去做(zuo)房产推广等等,而且,他们还(hai)会谋个一官半职,毕(bi)竟是媒体出去的。
为了留住经营人才,报(bao)社也会在大会小会上,挨(ai)个给大家鼓劲加油。但市场不好,干劲难以调动。有的男同事要养(yang)家糊口,只能忍痛离开。
而留下的人,多少还(hai)是顾着一份情怀(huai)或者情感。
我就是(shi)没离开的人之一。
我也懒得去跑客户,因为真的没有投放计划(hua)。就算有的企业会碍于以(yi)往的面子和情分投放一些广告,但心(xin)知肚明,也只是一个人情单。
在高峰时期,大家(jia)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广告(gao)投放。如果有人拿一(yi)个5万单子回来都(dou)不好意思说。然而,在寒冬(dong)来临之际,5万的单子(zi)都会奉为英雄,毕竟,寒冬(dong)腊月,有一件薄薄的衬衫,虽不抵寒,但也能稍微取取暖。
纸媒在(zai)寻找出路,记者们也(ye)在观望自己的未来。
报社转型经营,报社把经营(ying)部门分割出去,单独成立公司(si),自负盈亏。
这就(jiu)是我在观望中,等来的消息。
所有经营记者另辟(pi)天地,成立网络公司,单独做经营。
我别无选(xuan)谂择,算是报社为我(wo)做了决定。后来,纸媒彻底停刊,我们至今还在生(sheng)存。
就算当初有一百(bai)个不乐意,舍不得,但至少,我们(men)提前下船的人有了生的希望。
离开报社,成立独立运营的(de)公司。
所谓的独立运营公司,其实有点类似(si)全国知名网站的分公司,按照领域、区(qu)域、板块划分独立(li)经营,多数是靠新闻做内容转载,靠拉广告支撑网站运(yun)营。
我除了要干以前的(de)工作内容,还有很多很(hen)多事,一个人身(shen)兼数职。最大的变化(hua)是不再有委屈可以(yi)诉说,不再像以(yi)前那样分工明确。我们每个人都要身兼(jian)数职,我们要培养自己(ji)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。
而现在做业(ye)务再见客户,也有着(zhe)冰火两重天的境遇。
以前去见客户,客户(hu)都会跟我一个年轻的小毛丫头点头(tou)哈腰,以上宾待遇接待。
我记得我刚(gang)干记者不久,大概是刚刚转(zhuan)正。我也是受部门领导委托送个(ge)文件,我战战兢兢地敲开企划经理的办(ban)公室的大门。那是一个气(qi)质优雅的40多岁女性(xing)。她亲自给我端(duan)茶倒水,还跟我攀谈(tan),问我在报社多久了(le),我实话实说后,她说,报社有发展(zhan),这么年轻就当记者,一定有才华。还(hai)跟我说跟部门领导关系很好,以后,有(you)什么需要随时沟通。
这并不是个例,而是日后我在工作中(zhong)经常会受到的礼遇。我以为我真的很优秀,但多年以后,媒(mei)体不再辉煌,我才发现,这是那个年代的报社媒体带给我的光(guang)环。
15年了,我经历过媒体(ti)的兴衰,感受过炎凉的(de)世态。
如今,我已是快(kuai)40岁的老阿姨。有一次,我去给一个新联系的(de)客户送方案。当时,客户经理不在,一(yi)个二十几岁的小女(nu)孩,趾高气昂地说,策划文(wen)案不新颖,还高(gao)谈阔论一番。我当时五味杂陈,我(wo)真想说,姐曾在最牛叉的媒(mei)体工作,我最辉煌的时候,你还穿开(kai)裆裤呢。
但我忍了(le)。毕竟,我已成了真正的乙方。
去年,我们几个原来单位(wei)的老同事一起聚(ju)会时,大家一起吐槽,最终发现,今非昔比,曾经的荣耀都是媒体平台(tai)给予的。当你所在的平台没名气,那就(jiu)是不受待见的那个(ge)人。
我想(xiang)转行,却困在了每月(yue)五险一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(yu)的4000工资里我马上步入人(ren)生不惑之年了。我(wo)现在是5岁孩子的妈妈。
但我却接受不了如此现实的现实。
我们(men)是做经营的,在有利益分配的地方,总会有因为利益争夺而产生不平衡(heng)感。
也(ye)偶尔会出现干很多活的人,最后得不到真实惠,而(er)有的人动动嘴和人脉就会有钱。
我(wo)想离开。可是,温水里煮(zhu)青蛙的我,不知道该往哪里跳。怎(zen)么跳,跳出去之(zhi)后会怎样?
我有太多的纠结了。
看着以前的同事(shi),有的已经在自媒体做自由撰稿人;有(you)的在公司已经坐上高管位置;有的靠(kao)码字为生;各行各(ge)业也都有,有的人成功了(le),但更多的人的(de)想法,无非是混口饭吃。
我时(shi)常想,一份月薪(xin)4000元的工作,到哪(na)里不能找呢?每当我(wo)动点念想,我妈就说,现在工作(zuo)太不好找了,你这还(hai)有五险一金,也不(bu)错,至少说出去当记者的,还比较(jiao)体面。
我妈说得没(mei)错,也就只剩下一(yi)点体面了。
但我经常看(kan)新闻,现在就是(shi)好一点饭店的服务(wu)员底薪都能给到这个数(shu)。就是送快递的小哥,也有月薪过万的(de),而且,学历是研究生的占比不低(di)。
那我究竟放不下的是什么呢?
有一阵子纠结的时候,我的(de)情绪不好。
终于有一天,谈论这个话题时,和(he)老公吵架了。也(ye)许是我经常问他该怎么(me)办。当时,他态度非常不好地(di)说:“能干就干,不(bu)能干就在家,我养你,多大点事呀。”
那天,我躲在书房想了很久。
我埋怨老公不会安(an)慰人,我想要他说的不是这(zhe)句话。
我(wo)希望他跟我说,老婆,记者是你一直热爱的行业,在(zai)经历了那么多起起伏伏、坎坎坷坷,你(ni)依然选择坚守媒体阵地,你应该知(zhi)道这是内心的认(ren)同与深爱。
历史就是在不(bu)断变化的,我们应(ying)该接受它;我们的思想也要改变,与时俱进。
如果你求(qiu)的是一份养家糊(hu)口的工资,你完全可(ke)以选择赚得更多的(de)职业。凭你的才(cai)华,可以找一份六七千(qian)的工作;如果你(ni)是一份有着新闻理想或者媒体情怀的人(ren),那么,在这个工作15年的企业(ye),你一直都可以把情怀寄托(tuo)。
虽然,它不是你曾(ceng)经最爱的报社,但至少这里还有熟悉的同事,熟悉的人(ren),还有熟悉的工作(zuo)环境,还有每天看似重复实则充满未(wei)知的内容。即便,有辛苦,有委屈(qu),那谁的工作不辛苦,不(bu)委屈呢?
如果不调整好心态,就算换(huan)不同的行业,面临的是同(tong)样的问题。
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一(yi)句句的安慰,虽然,我老公(gong)说不出这样的道(dao)理和这样的话,但是我不断问自己(ji)的时候,我给自己(ji)说通了。
我要面对:
面对每一(yi)天的繁杂;
面对它已风光不再的(de)变化;
面对客户不满意时(shi)的冷眼;
面对所谓工作中会产生的不公(gong)。
那么,繁杂是可以简化的,凡事(shi)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;冷眼是因为我自(zi)身不强大,如果(guo)一份非常漂亮的文案放在客(ke)户面前,对方还会(hui)冷眼么?
我才知道,那所谓的失(shi)败和想换工作的想法,都是我想逃避的情绪,畏惧困难,想(xiang)偷懒的情绪。
我走出书房,老公摆好一盘子水果放在(zai)餐桌上。
我听见(jian)隔壁屋里,他给女儿读绘本(ben)的声音。我拿起削好的一小块(kuai)哈密瓜放在嘴里,闭上眼睛享(xiang)受着。
心想,烦恼是自己想开的,烦恼消(xiao)散,才能品出瓜的甜(tian)。
那段时间,我有了动(dong)力,领导还夸我最近状态不错。与其(qi)说,我找到了状态,不如说我找到了(le)方向,在一个领域深耕(geng),好比转型重新开始。
人生即将不惑,不该(gai)再困惑鸡毛蒜皮小事,唯有提升格局和境界。
不畏浮云遮望(wang)眼,只因身在最高层。
一直以来,就有个(ge)想法,讲述身边普通人的职(zhi)场、创业故事,他们可(ke)能没有世俗意义上的(de)成功,没有腰缠万贯,甚至(zhi)还在努力为生活,为房子打拼,但是(shi)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,他们的故事(shi)也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的故事(shi)里一定有悲伤,有温度,有力量,有触动(dong)你的某些东西,小人物,也有大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