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首诗语言质朴、形象生动,全诗仅二十(shi)个字,但言近而旨(zhi)远,词浅而意深,可以引(yin)发丰富的联想。有(you)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(jie)辛苦”(李绅《悯(min)农二首》)之意,蕴(yun)含作者“先天下之(zhi)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思想(xiang)。
这首小(xiao)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(de)人们,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(de)鲈鱼,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(ren)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(wei)境与艰辛。全诗通过反(fan)映渔民劳作的艰苦,希望唤起人们对(dui)民生疾苦的注意,体现了(le)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
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(wang),熙熙攘攘,十分热闹。自然引出第二(er)句。原来人们往来(lai)江上的目的是“但爱鲈鱼(yu)美”。但爱,即(ji)只爱。鲈鱼体扁狭,头大鳞细,味(wei)道鲜美。人们拥到江上(shang),是为了先得为快。但是却无人(ren)知道鲈鱼捕捉不易,无人体察过捕鱼者(zhe)的艰辛。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,却不怜(lian)惜打鱼人的辛苦(ku),这是世道之不公平。
后两句将人们的(de)视线引向水面,向读者展示了以下一(yi)番景象:起伏的波浪中,一只小船,船上的渔夫正在捕鱼,那小小(xiao)的渔船在波浪中飘(piao)摇颠簸,忽隐忽现,一会儿(er)露出水面,一会儿又被风浪隐(yin)没。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啊,你们只(zhi)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(xian)美,可以一饱口福,你看那像一片树叶(ye)的小船,在风浪里捕鱼多艰难(nan)多危险哪!鲈鱼虽(sui)味美,捕捉却艰辛表达出(chu)诗人对渔人疾苦的(de)同情,深含对“但爱鲈鱼美(mei)”的岸上人的规劝。“江上(shang)”和“风波”两种环境(jing),“往来人”和“一叶舟”两(liang)种情态、“往来”和“出没”两种动态强烈对比,显示出(chu)全诗旨在所在。
这首语言朴实、形象生(sheng)动、对比强烈、耐人(ren)寻味的小诗,反映了渔民劳作(zuo)的艰辛,唤起人们对(dui)民生疾苦的注意。首句写江(jiang)岸上人来人往,十分热(re)闹。次句写岸上人(ren)的心态,揭示“往来’的原(yuan)因。后二句牵过的视线,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(xiao)船,注意捕鱼的情(qing)景。鲈鱼虽味美,捕(bu)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(ren)疾苦的同情,深含对“但爱鲈鱼(yu)美”的岸上人的规劝。“江上”和“风波(bo)”两种环境,“往来人(ren)”和“一叶舟”两种(zhong)情态、“往来”和“出没”两种动态强烈(lie)对比,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。
我(wo)国古典文学中的渔人形象,往往是(shi)作家理想化的人物,被涂抹上一(yi)层浓厚的主观色彩,如在《庄子》里对(dui)孔丘大讲“法天贵真(zhen),不拘于俗”之道的(de)那个渔父,是体现庄周思想的哲人;在《楚辞》里莞(guan)尔而笑,鼓枻而歌“沧浪(lang)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(wu)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(shuo)吾足”的那个渔父,是愤世疾俗、玩(wan)世不恭的狂士;岑参(can)笔下那个“朝从滩上饭,暮向芦中宿。歌竟还复歌,手持一竿(gan)竹。竿头钓丝长丈余,鼓枻(xie)乘流无定居”的“扁舟沧浪叟”,是远(yuan)离官场、“取适(shi)非取鱼”的悠闲恬淡的(de)雅人;在柳宗元笔下的那个“独钓寒(han)江雪”的“孤舟蓑笠翁”,则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(hou)自我的写照;张志(zhi)和笔下的那个“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(xi)雨不须归”的垂钓者,是寄情山(shan)水、怡然自得的隐士,也即他自己。象(xiang)范仲淹此诗这样客(ke)观地描绘出来的“江上渔者”的形象,是极其罕见的。这(zhe)个“江上渔者”,没有悠然的(de)情绪,没有孤傲的格调,没有哲理(li)的认识,也没有放达的(de)言词,而是一个现实(shi)生活中平凡的、真实的渔民。对(dui)于他来说,捕鱼,绝不是什(shi)么轻松的乐事,更不是什么(me)美的享受,而是被生活所逼迫(po),不得不冒着生命的危险,从(cong)事“出没风波里”的艰难辛苦的劳动(dong)。这种写法别开生面,是对这一题(ti)材的传统写法的(de)突破,不同于一般士大夫的审美情(qing)趣。
这首诗展示给我们的社(she)会图画,一方面是欲得鲜鲈鱼(yu)的“江上往来人”的啧啧称赞(zan);另一方面是为了生计而驾(jia)着一叶渔舟“出没风波里”的渔(yu)者的拚搏。“往来人”,未必全为富(fu)有的行商和有钱有势的人(ren),但肯定是嗜食(shi)这体扁狭、色白、有黑斑、口大鳞细之鲈鱼,却又不从(cong)事捕鱼劳动的嗜味者。驾(jia)舟“出没风波里”的渔者,却不是品尝鲈鱼美味(wei)的人。不劳而食,劳而不(bu)食,从自然经济的观点来看,这(zhe)是何等地不合理啊!因此诗人在“鲈鱼美”之前着“但爱”二字,以示对(dui)“江上往来人”的指责(ze)。“但爱”,即只爱,言外(wai)之意在批评这些嗜味(wei)者只知恣意享受,而不知怜(lian)惜渔者的苦辛。诗人(ren)“常以俭约率家人”,还认为“家(jia)常饭好吃”,因而必然对这些只想食鱼(yu)却不肯动手捕鱼的人产生不满。“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(li)”,是以渔者冒着生命危险捕鱼的事(shi)实来教育“但爱鲈鱼美”的“江上往来人”。字里行间饱(bao)含着诗人对渔者的关心。我们仿(fang)佛看到一叶扁舟时而出现在浪(lang)尖,时而又没入(ru)于波谷的惊心动魄的场(chang)面。诗人一贯主张(zhang)“养民”,“爱惜百姓”,“去疾苦,救生民”,这里所表现的对(dui)渔者的关心,绝(jue)非偶然。这种鲜明的爱憎,在当时的历(li)史条件下,实在(zai)是十分可贵的。
读这首诗时,很(hen)容易使人联想到唐代李绅的(de)《悯农》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(tu)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!”但两诗亦颇多不同:就内容看,李诗(shi)是悯农,只写劳动(dong)者一面,而这首诗是(shi)悯渔,是并列地写享用者和劳动者两(liang)个方面;就感情看,李诗极其浓烈,而(er)这首诗有理性的渗透,比较平和(he);就表现看,李诗是酣畅淋漓(li),尽情倾吐,而(er)这首诗是简洁含蓄,言尽意不尽(jin);就诗品与人品看,李诗体现出(chu)的主要是诗人的感情,而这首诗(shi)体现出的主要是政治家的气度。还可(ke)使人联想到同一时期的梅(mei)尧臣的《陶者》: “陶尽门前土,屋上无片瓦;十指不沾(zhan)泥,鳞鳞居大厦。”由于梅尧(yao)臣的政治地位低卑,所以其诗不象这(zhe)首诗的止于规劝,口气缓(huan)和,而施以辛辣讽刺,语言冷峻。这又(you)是各不相同的。
作者范仲淹(989年—1052年(nian)),字希文。死后谥号文正,史称范文正公。为北宋名臣,政治家(jia),军事家,文学家(jia),思想家,祖籍邠(bin)州(今陕西省彬县)。有敢言之名,曾多次(ci)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,因而三次(ci)被贬。宋仁宗时官至(zhi)参知政事,相当于副宰相。幼年丧(sang)父,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(shen)。有《范文正公集》传世(shi)。
附:江上渔者(zhe)·范仲淹
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。
君看一(yi)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
【译文】
江上来来往往(wang)的行人,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(lu)鱼。
你(ni)看那一叶小小渔船,时隐com时现在滔滔风浪里。
【注释】
渔者:捕鱼的人。
但:只
爱:喜欢
鲈鱼:一种头大口大、体扁鳞细、背青腹白、 味道鲜美(mei)的鱼。 生长快,体大味美。
君:你。
一叶舟(zhou):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(shu)叶似的小船。
出没:若(ruo)隐若现。指一会儿看(kan)得见,一会儿看不见(jian)。
风波(bo):波浪。
【英文译文】许(xu)渊冲
THE FISHERMAN ON THE STREAM
You go up and down stream;
You love to eat the bream.
Lo! The fishing boat braves
Perilous wind and waves.
阅读理解习(xi)题
一、这首诗主要用了(le)什么表现手法?有什么表(biao)达效果?
对比,岸上人来人往,只想(xiang)着鲈鱼的美味,船(chuan)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:通过两(liang)幅画面的对比,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(xin),表达了对“江(jiang)上往来人”的规劝。
二、联系《岳阳楼记》的名句(ju),说说这首诗表现了(le)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
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(ji)苦的同情,这是作者“先天下之(zhi)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(le)”的一个写照。
三、课文中“风(feng)浪一会儿把它卷上浪尖,一会儿(er)又把它打入浪谷。”是《江上渔者》这首诗中哪句(ju)诗的意思?
君看一(yi)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
四、这首诗表达了(le)诗人范仲淹什么样的思想感情(qing)?
表达了诗人同情劳动人民、热爱(ai)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。
农家望晴(雍裕之)
尝闻秦地西风雨,为问(wen)西风早晚回。
白发老农如鹤立,麦场高处望云开。
五(wu)、《江上渔者》与《农(nong)家望晴》的相同点(dian)和不同点是什么?
相同点:两首诗都是悯农(nong)诗,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(min)的关心和同情。
不同点:范诗写的(de)是江上的渔民。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(chi),但它是渔民冒着生命危(wei)险打来的。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。麦收时节,风雨不止,白发老农(nong)长久站在麦场高处,盼望(wang)着天晴。
六、《江上渔者》与《农家望晴》分别使用(yong)了什么手法?
(1)范诗后两句(ju)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(de)手法。在大风大浪里,这条小船就像一(yi)片树叶一样,让人感觉(jue)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,但(dan)为了生计,渔民不得(de)不这样。
(2)雍诗的后两句(ju)运用了比喻的手法。白(bai)发老农像鹤一样站在麦场高处,这一比(bi)喻形象地写出老农伸长脖子望天(tian)、长时间站立的样子,写出了老农内心(xin)的焦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