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,
历经十几个王朝,
那么,你知道这些王朝名称的来历吗?
夏朝
统治时间:约前2070-前1600
开国君主:夏启
末代君主:夏桀
夏朝,历史上惯称为“夏”。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,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“夏”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。
司马迁记载“夏”是姒姓夏后氏、有扈氏、有男氏、斟鄩氏、彤城氏、褒氏、费氏、杞氏、缯氏、辛氏、冥氏、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,以“夏后”为首,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。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。
唐朝张守节则认为“夏”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“夏伯”后而得名。“夏”是从“有夏之居”、“大夏”地名演变为部落名,遂成为国名,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的中国世袭王朝的起始。据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》,“夏”意为“中国之人”。
安阳殷墟
商朝
统治时间:约公元前1600年—约公元前1046年
开国君主:商汤
末代君主:商纣王(帝辛)
首都:朝歌【zhāo gē】(今河南鹤壁市)
五帝帝舜时期,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(今河南商丘),就以“商”来称其部落(或部族)。
夏朝末年,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,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,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,返回亳都,以“商”作为国号,建立商朝。
武王伐纣
周朝
统治时间:前1046年—前256年
开国君主:周武王(姬发)【西周】
末代君主:周赧王(姬延)【东周】
首都:镐京(今西安)、洛邑(今洛阳)
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,元妃姜嫄的儿子弃,即后稷 。商朝初年,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。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,公刘时,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。
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。自公刘起,又经九世传位,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,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,不得不迁徙。他们越过漆、沮和梁山,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,就此产生“周”的概念。“周”字最初写法是:上田下口,上下合成,后来演变为周字。
秦始皇(影视剧照)
秦朝
统治时间:前221—前207
开国君主:秦始皇(嬴政)
末代君主:秦三世(子婴)
100首都:咸阳(今陕西省咸阳市)
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、伯翳(伯益),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,为“嬴”姓。
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,被周孝王封在秦地,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。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,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,正式被封为诸侯国,秦成为国号。
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,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,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。由于统治者姓嬴,又有嬴秦之称。
刘邦(影视剧照)
汉朝
com统治时间:西汉(公元前202年—公元8年12月)、东汉(公元25年—公元220年)
开国君主:汉高祖刘邦、汉光武帝刘秀
末代君主:汉献帝
首都:长安、洛阳
楚汉相争后,刘邦正式称帝,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,便以“汉”为国号,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。
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,定都长安,又称前汉; 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,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。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,定都洛阳,又称后汉,史称东汉;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,即为汉朝。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,自称季汉,又称西蜀。
曹操(影视剧照)
三国
魏
统治时间:213年5月 —266年2月4日
开国君主:魏文帝曹丕
末代君主:魏元帝曹奂
都城:洛阳
曹操受封魏公时,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,因此汉献帝封他为“魏公”、“魏王”,因此国号为“魏”。延康元年(220年),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,正式取代汉王朝,建立曹魏,定都洛阳,至咸熙二年(265年),司马炎篡魏,改国号为晋,曹魏灭亡。
刘备(影视剧照)
蜀汉
统治时间:221年5月15日—263年
开国君主:蜀先主刘备
末代君主:蜀后主刘禅
首都:成都
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后代,后来建立蜀汉政权,意为蜀汉政权的国号为“汉”,刘备自称是汉室的延续。
由于其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,所以多被称为“蜀”。以其地称其国,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,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,故称其为蜀汉。
孙权(影视剧照)
孙吴
统治时间:222年5月23日—280年5月1日
开国君主:吴大帝孙权
末代君主:吴末帝孙皓
都城:建业(今江苏南京)、武昌(今湖北鄂州)
“吴”作为地理概念本来是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,封建时代常被用作爵位、国号的名称。
孙坚为汉末吴郡富春人,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。孙坚死后,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,公元196年,东汉朝廷封孙策为”吴侯”。孙策死后,其弟孙权接掌兵权。公元220年,曹魏建立,曹丕封孙权为“吴王”。公元229年5月23日,孙权称帝,就以“吴”为国号。
为区别于前12世纪至春秋战国之际存在的诸侯国吴国,以及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的吴国,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孙吴。因其居于三国之东,而有东吴之称。
司马懿(影视剧照)
晋
统治时间:266年-420年
开国君主:晋武帝司马炎【西晋】、晋元帝司马睿【东晋】
末代君主:晋恭帝司马德文
定都:洛阳【西晋】、建康(今南京)
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被魏帝曹奂封晋公。咸熙元年(264年),加封晋公晋王。司马炎后来代魏称帝,就用晋作为国号。
隋朝
统治时间:581年—618年或619年
开国君主:隋文帝杨坚
末代君主:隋炀帝杨广
首都:洛阳
隋文帝之父杨忠,曾被北周封为“随国公”。杨坚世袭爵位,即位后立国号为“随”,但其认为“随”有走的意思,恐不祥遂改为“隋”。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。
唐太宗李世民画像
唐朝
统治时间:618年—907年
开国君主:唐高祖李渊
末代君主:唐哀帝李柷
首都:长安、洛阳
唐朝的国号为“唐”,曾是晋的古地名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,被追封为“唐国公”,其后,爵位传至李渊。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,以尊“隋”为名起兵,每战必克,直入长安,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“唐”为国号。因国君姓李,故称李唐,尊称为大唐。
清明上河图(局部)
宋朝
统治时间:960年—1279年
开国君主:宋太祖赵匡胤【北宋】、宋高宗赵构【南宋】
末代君主:宋末帝赵昺
首都:汴京(今开封)、临安(今杭州)
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,故国号曰“宋”,因皇室姓赵,故也称作赵宋, 又因五德终始说,宋朝为火德,故又别称“火宋”、“炎宋”,尊称为大宋。宋朝定都开封,称为东京。后逐步统一中国,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,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。
靖康二年(1127年),金兵攻陷东京,北宋亡。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登基继承皇位,改元建炎,重建宋王朝,史称南宋,赵构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。绍兴八年(1138年),以临安府(今浙江杭州)为行都,称为行在。
昭陵六骏图(金·赵霖)
金朝
统治时间:1115年-1234年
开国君主:金太祖完颜阿骨打
末代君主:金末帝完颜承麟
首都:会宁府(今黑龙江哈尔滨)、中都大兴府(今北京)
据说女真兴起于金水,故国号名金,因此“金”成为金朝的代称。
辽朝
统治时间:公元907年—公元1125年
开国君主:耶律阿保机(辽太祖)
末代君主:耶律延禧(天祚帝)
首都:上京临潢府(今内蒙古赤峰市),汴京开封府(今河南省开封市)
史学界公论,916年,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,国号契丹。“辽”、“契丹”二号的本义,“契丹”可解为“镔铁”,乃民族之号;“辽”则国号,得名于辽水。也有学者认为“辽国”一号得名于“辽远”之意。
西夏王陵
西夏
统治时间:1038年—1227年
开国君主:夏景宗李元昊
末代君主:夏末帝李睍(xiàn)
首都:兴州(今宁夏银川)
西夏,本名是大夏,简称夏,源于地名,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、西朝。同时亦有河西之称,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,史称西夏。
元朝
统治时间:1271年—1368年
开国君主:元世祖忽必烈
末代君主:元惠帝妥懽帖睦尔
首都:大都(今北京)
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。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。
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,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布《建国号诏》,取自于《易经·乾篇》的“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”这句话。其中大元中的“大”字并非类似大汉,大唐那样的尊称,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。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,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时又叫北元或残元。
朱元璋画像
明朝
统治时间:1368年——1644年
开国君主:明太祖朱元璋
末代君主:明思宗朱由检
首都:应天府(南京)、顺天府(北京)
朱元璋初定天下,建国号意在大中,既而祈天,乃得大明,表示承袭自韩山童、韩林儿父子的“大小明王”之号,又称皇明,史称明朝、明代,清朝时称之为前明。
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,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,吴晗等人认为,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,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,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,而源头则是佛教。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,用“明”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,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“明王出世”预言。其次,以明喻火,根据五德终始说,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。又因皇室姓朱,称朱明。
康熙画像
清朝
统治时间:1616年—1912年
开国君主:清太宗努尔哈赤·皇太极
末代君主:宣统帝爱新觉罗·溥仪
首都:北京
万历四十四年(天命元年,1616年),努尔哈赤建国称汗,国号大金,史称后金。崇祯九年(崇德元年,1636年),皇太极称帝,改国号为大清,史称清朝;亦称为大清国、清国。
来源:古典文学与诗词
【声明:本号为“全民阅读推广”官方公益账号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。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