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上化学课时,就必须要背元素周期表,中文版的元素周期表,无论是按“族”还是按“周期”背诵,都朗朗上口,非常好记,这在中国人眼里其实并没有什么,但放眼世界,中文版元素周期表绝对是“神一般的存在com”!
徐寿和朱元璋家谱版元素周期表1869年元素周期表被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创造,同时期的中国清朝提出了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理念,西方的化学知识也开始传入中国,元素周期表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,徐寿是清朝最早接触西方化学的人之一,当他接触到元素的概念时,他便决定将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,而第一件让他难办的事就是翻译。
化学元素名称是拉丁语,这叽里咕噜的发音,如果按音译的原理翻译,肯定把人逼疯,而且第一个被逼疯的人估计就是翻译家徐寿,所以他决定创造一套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元素周期表。
这徐寿翻译的时候,为了方便人们理解记忆,除了要找发音相似和化学元素相近的中文字,同时还得让人一眼就知道它的状态,那就必须从文字上下功夫了,这看似容易,其实很难,因为中文中符合这些要求的字很少,总不能为了元素周期表现造字吧,于是徐寿就开始从查找古籍下手,这一查还真让他找到了。
徐寿在翻阅资料时,意外翻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家谱,里面的生僻字居多,而且许多字都有“固态、液态、气态”三种偏旁,这很符合徐寿的要求,于是徐寿毫不犹豫地就将朱家后代的名字编进了元素周期表里。组于是合成了一张由明朝王室姓名组成的中文版元素周期表。
朱元璋的后代为何创造那么多生僻字呢?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有一些特殊的要求,同时朱元璋给后代取名也有一些特殊要求。
《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诸王世表一》说:“洪武中,太祖以子孙蕃众,命名虑有重复,乃于东宫、亲王世袭,各拟二十字,字为一世。子孙初生, 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,以上一字为据,其下一字取五行偏旁者,以 火、土、金、水、木为序,惟靖江王不拘。”
这段记录里传递了三条信息:
第一:朱元璋信奉五行,所以给后代取名时按五行圆满,这意喻朱家能够五行风水圆满无缺。
第二:朱元璋的后代辈分字已经确定到了20代,每一支后代的名字中的第一个字都必须按族谱排序,第二个字必须含有五行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。
第三:朱家后代除了靖江王朱守谦一支不用遵循外,朱元璋的子孙必须按这个规定去取名。(靖江王朱守谦是他兄长的儿子,但他的后代可以世袭爵位)
这个规定初一看,其实没有什么,但传几代之后就会出现一个问题。明朝皇族后代待遇实在太好了,免除赋税、兵役和徭役,除此之外,朱元璋还给每一位皇子分封了大片的土地,他变相地恢复了汉朝的分封藩王的制度,这些皇族又不用上班,还能领到很高的薪水,平日除了玩就是生孩子,所以几代之后,取名就成了个困难的事。
朱家后代成了取名困难户几代之后,宗室子弟多达几万人,这种情况下,名字必须遵循:朱+辈分字+带五行的名,既要遵守祖训,又得避免重名,这就非常困难了,于是皇子皇孙们翻阅各种古书,把那些生僻字全都挖了出来,有不少古字已经丧失了本来的含义。但是,字还是不够用。
就好像排列组合,根据已有条件进行组合,限制越多,组合就越少,为了增加组合的机率,就只有一种方法,那就是增加组合的元素。于是朱家后代学了仓颉——造字。
内丘王朱效鋰,朱元璋二十一子沈简王朱模之后。瑞金端惠王朱在鈉,朱元璋五子周定王朱橚之后。长垣恭顺王朱恩鉀,朱元璋十五子辽简王朱植之后。唐山荣康王朱诠鈹,朱元璋二十一子沈简王朱模之后。伊悼王朱諟釩,朱元璋二十五子伊厉王朱?之后。荥阳王朱翊鉻,明英宗朱祁鎮九子徽庄王朱見沛之后。宣宁恭安王朱成鈷,朱元璋十三子代简王朱桂之后。庆王朱帅鋅,朱元璋十六子庆靖王朱?之后。怀仁恭和王朱成鈀,朱元璋十三子代简王朱桂之后。韩惠王朱徵釙,朱元璋二十子韩宪王朱松之后。这些王爷的名字,是不是有点眼熟呢,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,自己定的取名规则居然在500年后帮了徐寿大忙。
除了无机化学,在有机化学里,明朝宗室也有着不俗的贡献,“神一般”的中文元素周期表,朱元璋功不可没!
【END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