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小到大我(wo)们都听过那么一句话,叫“是骡子是马(ma)拉出去遛一遛”,说明单从外表上(shang)看,马和骡这两种动物极(ji)具迷惑性,必须从行(xing)为动作上才能分清它们之间的(de)差别,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两种,还有驴(lu),在外表上跟马、骡也(ye)颇像。可能我们比较容易分清成(cheng)年马与驴,但是如果是小马(ma)驹跟驴放到一起比(bi)较的话,就不是那么容易分辨得(de)出来了,需要那么(me)一点专业知识。
马、骡子和驴都属于(yu)奇蹄目马科下面的物种,其(qi)中骡子是马和驴的种间杂种,意思就(jiu)是同属不同种的两个(ge)个体间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(dai),同样的物种还有狮虎兽(shou)和虎狮兽等等(它们是猫(mao)科豹属下的狮子(zi)与虎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)。
骡一般代指公驴与雌马所(suo)产生的后代,而(er)公马与雌驴产生的后代被称为(wei)驴骡,很多人误(wu)以为马骡跟驴骡(luo)是以参与交配的雄性物种名字决定的(de),实际上并不是(shi)这个样子,而是根据外表与父母(mu)相似程度来命名的。
骡的体型和外貌介于马和驴(lu)之间,但是并不算是一个独(du)立的物种,马骡与驴(lu)骡的分辨方法很简(jian)单,骡的体型受双亲影响很大,特(te)别是母体的影响较(jiao)大,普通的马骡体高(gao)为1.5米,较高大者在1.5-1.7米之间。
要分辨马骡与驴骡,只需要记住这(zhe)句口诀基本上就能够大致判断(duan)出来了:马骡尾长驴骡短,马(ma)骡耳短驴骡长。
骡子和马、驴(lu)的种间关系马的进化经历了始(shi)马、中马、原马、上新马和真马几个重(zhong)要的发展阶段,到如今就只剩下现(xian)存家马以及普氏野(ye)马两个亚种了,普氏野马曾一度(du)濒临灭绝,只剩下12个个体,后来(lai)由于人工干预,进(jin)行放养之后,其种群数(shu)量得以恢复,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匹(pi)左右,不过由于基数太(tai)少,就避免不了近亲繁殖的现(xian)象。
普氏野马体型(xing)健硕,体重300千克,体(ti)长2.8米,身高1米以上,外(wai)形跟家马很像,但是鬃毛较短且直(zhi)立起来,额头上也没有垂(chui)下来的毛发。
普氏野马的命名是1881年根据其发现者俄国探(tan)险家普尔热瓦尔斯(si)基的名字命名的,当时因(yin)为世界上普遍的认知(zhi)都认为没有了野马的存在,所以这一发现轰动一时,不过这一发(fa)现也给蒙古西部的野(ye)马群带来了大灾(zai)难,大量的人开始狩猎这一物(wu)种。
驴的外形跟马很像,但是没有马那么(me)雄壮,虽然体型小,但是(shi)长得却很结实,大多数都集中在260千克左右,能够拉载跟它体重差不多的东西。
驴(lu)起源于非洲,普遍认为非洲野驴(lu)是现代家驴的祖先。经过几(ji)千年的演化,如今野生(sheng)的驴一共有三种,分别是非(fei)洲野驴(分布在索马里、埃塞俄比(bi)亚等地)、藏野(ye)驴(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(yuan)一带),以及中亚(ya)野驴(分布在伊朗、叙(xu)利亚、阿富汗等地)。
骡子是马和驴杂交后所生的种间杂(za)种,它几乎继承了马和驴两个物种的所(suo)有优点,骡的力量很强,耐力高,是(shi)非常优质的役畜,是“杂种(zhong)优势”的典型例子。
骡一共就(jiu)两种,公驴与雌马所生为马骡,公马(ma)与雌驴所生为驴(lu)骡,马骡天生个大,有马的灵活(huo)性以及奔跑能力,同时又(you)具备了驴的耐力以及负重能力,除了(le)繁殖力极差之外,几乎没有多(duo)少缺点。
从生物学上面来(lai)看马和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,它们分(fen)属两个不同的物种。两者产生的后(hou)代骡子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由马和驴(lu)双方共同决定,驴体细胞染(ran)色体数目为31对,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(bao)染色体数目为31条,马体(ti)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2对,经过减数分(fen)裂形成生殖细胞之后,有32条染色(se)体,所以当两者的(de)生殖细胞相结合(he),形成受精卵的染色体数量(liang)为马和驴的总和,也就是(shi)63条,从这个层面就能够看出(chu),骡子是异源二倍体生(sheng)物。
马、骡子(zi)和驴各自的优缺点马(ma)在人类漫长的发展时上,可以说是有着非(fei)常浓重的一笔,特(te)别是在之前汽车等现代交通(tong)工具没有出现之前,马几乎是不(bu)可代替的存在。目前大(da)量整剧表明,在距(ju)今五千年前的铜器时代(dai),就已经驯化了野马了(le),成为当时人类重要的役畜。
100马的(de)发展由于不同时(shi)期、不同地方文化(hua)以及不同时代背景,经历(li)了数个阶段变化,用途包含农业生产(chan)、军事、食用、观赏、竞(jing)技等。马性情温(wen)顺、擅长奔跑,同时也(ye)能少部分驼物,在冷兵器时代,马是最重要的战斗伙(huo)伴,历史上的蒙古铁骑令整个欧亚都闻(wen)风丧胆。马的缺点是耐力较差、好争斗,与同类竞争宁愿累死也不服(fu)输。
相对于马来说,驴的个头比较小(xiao),躯干较短、四肢瘦弱,所以并不适合(he)用于类似冲刺这样的环境(jing)中去,但是驴也有其不可代替(ti)的一面,它蹄小且坚实(shi),体质健壮,耐粗(cu)放,抵抗能力很强,不易生(sheng)病,并且刻苦耐劳十分听从使(shi)役等等,在农业领域(yu)里面用途十分广泛。
另外,在军事领域里面,驴也曾发挥了重要的(de)作用,在加里波利一战中,一头驴成了明星,它驼着的(de)工具救下了三百多名伤(shang)员,至今仍被视为(wei)澳新军团的英雄(xiong)。驴的缺点是性格(ge)暴躁,速度较慢,不适合“急(ji)行军”。
骡子(zi)同样对人类的贡献很大,它集合(he)了马和驴的优势,在一些交通不是很(hen)便利的偏远农村,正是骡子大显身手的(de)地方,它吃苦耐(nai)劳,默默无闻,是憨厚的代名词,马骡(luo)力气大能驼重物,驴骡擅(shan)长奔跑可做轻装(zhuang)快速运输,这都是(shi)马和驴不能相比较的。
在之前普遍依赖畜力运输的年代(dai),骡子发挥了重要(yao)的作用,即便是在一、二次(ci)大战中com,骡子发挥的作用(yong)也不比汽车等交通工具小。骡(luo)的缺点自身不能繁殖,而(er)且有时候也继承了驴脾气。
马、骡和驴的区分简易(yi)方法
首先在个头上面(mian),驴最小,小型驴体(ti)重在130-190千克之间,大型驴(lu)可达250千克以上,马个(ge)头高大,重型品种能达1200千克左右,驴骡个头在马和驴之(zhi)间,马骡个头最大。其次看耳朵(duo),耳朵是很好区分三(san)者的重要指标,马的耳朵最小,而且较(jiao)短,骡次之,呈现短矛状,驴的耳朵(duo)最大,像两个长矛一样竖在头上,远远(yuan)看上去就十分显眼。
具体方法
体型:马骡最大,其次为马,最小是驴,驴骡介于马和驴(lu)之间,当然这只是普遍规律,即同(tong)种类马、驴采取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两(liang)种后代相互比较,具体(ti)情况还要看个体差(cha)异。外形-体色:大多数驴为黑色(se)或者灰色,而马和骡则少有此色,另(ling)外,马有白色,而驴、骡几(ji)乎也没有这种颜色。外形-鬃毛:驴的(de)鬃毛很短,而且立起来,随风(feng)不倒,骡的鬃毛比驴长比(bi)马短,能够倒下,马的鬃毛很长且倒下(xia),随风一吹十分飘逸,值得一提的(de)是普氏野马的鬃(zong)毛也是很短且直立不倒的。嘴唇:驴唇为白色,另外(wai),很多驴也有白色眼圈,而马(ma)和骡暂时没有发现此一特点。耳(er)朵:驴的耳朵最长,在20厘米以上(shang),像两个矛尖一样,骡子次之,马的耳朵最短,大约跟成(cheng)年男子的手一扎差不多,在10几(ji)厘米左右。尾巴:马的尾巴(ba)很长,超过膝盖,而且长有很多毛发(fa),类似人类女孩的长发,驴的尾巴虽然也超过膝盖,但是整体(ti)看上去小很多,尾巴毛发也稀疏,骡子(zi)尾巴较短,没有超过膝盖。声音:驴能(neng)发出多种声音,而且喜(xi)欢叫唤,类似于网上很火的“土拨鼠叫”,马和骡子则不(bu)然,它们一般只会(hui)打响鼻与嘶吼。性格:马虽(sui)然内心倔强,但是表面上性格较为(wei)温和平静,驴脾气很(hen)倔,驯服它不容易,如果放开缰(jiang)绳通常容易走丢,骡子的脾气就介(jie)于两者之间,有时(shi)候也会尥蹶子。生(sheng)殖能力:马和驴都是属于正常的(de)马属物种,所以均可生育,而无(wu)论是马骡还是驴骡,由于其染(ran)色体个数的原因,决定了它们(men)不能正常减数分裂,所以极(ji)难生育。骡子的雌雄骡(luo)子有雌雄之分吗?答案是有的,前面讲过,马的体细胞(bao)有32对染色体数目(mu),所以经过减数分裂之后,其生殖(zhi)细胞内就含有32条染色体,我(wo)们可以简单归为31+X,或31+Y,其中X和Y分(fen)别是决定生物个体性别的性(xing)染色体,X为雌性,Y为雄性。
驴体细胞有31对染色体,经过(guo)减数分裂之后就能产生含(han)有31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,分别(bie)是30+X,或者30+Y,马(ma)和驴结合之后就会产生61+XY,或61+XX两种受精卵,这两(liang)种受精卵发育成熟之后,就成了雄(xiong)性骡子和雌性骡子。
由于公驴和雌马(ma)的基因更容易结合,所以大部分的骡子(zi)都是以这种组合杂交(jiao)产生的。但是实际情况(kuang)要远比理论复杂得多,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物种,基因结合的几率很小,有的公马甚至需要用6年的时间才能(neng)使驴怀上。
骡子真的(de)不能生育吗?说到骡子,人们常(chang)说的一个现象就是(shi)不能生育,的确,所有(you)的公骡子,以及大部分(fen)的母骡子都是不能生育的,但是也存在(zai)例外,有少量的母骡子是具备生育(yu)能力的。骡子的原始生殖细胞来源(yuan)于马和驴,一共有63条,是(shi)奇数条,没有同源染色(se)体,所以当性细(xi)胞成熟之后,很难进行减数分裂,因此(ci)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能(neng)生育的。
但是骡子细(xi)胞内的63条染色体,并不是标准配(pei)对的32对+1的关系(xi),而是来自马的32条+来自驴的31条,这样在减(jian)数分裂时,由于(yu)没有同源染色体(ti)配对,这些染色体能够(gou)随机自由组合,在形成的众多配子里(li)面,只有当生殖细胞含有全套的马或(huo)驴的染色体数目时,才有生(sheng)育能力,也就是说当骡子分裂出一(yi)个跟马,或者驴一(yi)样的生殖细胞的情况下,就是可育(yu)的。
关于骡子的谣言(yan):在早些年间,由于知识的匮乏,很多(duo)人单单从骡子不能(neng)生育这种现象来看,认为只要是人吃(chi)了骡肉之后也不能(neng)生育,这是错误的认知,实际(ji)上能否生育的因素十(shi)分复杂,不是单单一(yi)顿肉所能决定的,而且骡子之所以(yi)不能生育,主因是上面提(ti)到的染色体原因,所以吃了它的肉并(bing)不会影响人类的生育。
从骡子层面出发,浅(qian)谈“杂种优势”骡子(zi)是“杂种优势”的典型(xing)代表之一,体格高大,强壮有力(li),几乎继承了马和驴的所有优点,这种(zhong)优势在生物界是一种普遍的(de)现象,实际生活中一些常年的生物,其(qi)实都具有杂种优(you)势,比如说杂交水稻,就是选用两(liang)种性状优良互补,同时(shi)在一穿上又有一定差异的水(shui)稻品种进行杂交,产生的第一代杂交种(zhong)就有很明显的杂种优势,造福(fu)了世间千万百姓。
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玉(yu)米等农作物身上进行杂种优势的研(yan)究了,经过多年的努力,在这方面取得(de)了巨大的成功,选育出一系列高产的(de)品种投入种植,单单是山东省里面(mian),杂交玉米的产量就比之前的常(chang)规玉米多出20-30%的样子。
当然,要说在这方面贡献(xian)最大的人物,当属袁隆平,他在(zai)1964年的时候就发现了水稻(dao)天然雄性不育株的存在,从此我国(guo)水稻进入高产时代。
杂种(zhong)优势在表现上,其实有一定的规律(lu)性:
杂(za)种优势只在第一代间体现(xian)出来,到了第二代会衰(shuai)退;双亲之间遗传(chuan)差异越大、情缘关系(xi)越远,杂交优势越明显;同一类型(xing)品种间杂交比不同品种间杂交的优(you)势要弱许多。根据这些(xie)优势,科学家们不断在动物、作(zuo)物之间改良,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大(da)的成效,比如“汕优63号”,独霸水稻界十多年,“秦油2号”油(you)菜花,遍布全国,为农(nong)民增加了不少收入(ru),从南非引进波尔山羊改良后的山(shan)羊品种,使得我国本地山(shan)羊体重增加了一倍,而且在生长速(su)度上面也有所改良,成了出肉(rou)率高、瘦肉率高的优(you)良品种。
骡作为役畜的出现(xian),要远远晚于马和驴的,在春秋战国(guo)时期,虽然已经出现骡子,但是那个(ge)时候并没有投入量产,只是作为王公(gong)贵族的观赏物种,甚至到了唐宋(song)时代还不是很常见,直到明(ming)代之后,才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的方方(fang)面面。
骡子和(he)马、驴等虽然在外(wai)形上相似,用途上也(ye)相似,但是三者都具(ju)有其不可代替的特性,对(dui)人们的生活有着重(zhong)要的意义,通过(guo)这篇文章,你学会(hui)了如何分辨它们了吗?
(喜欢请给个赞(zan),原创作品,抄袭必究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