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学习 > 详情

人生到处知(zhi)何似 应(ying)似飞鸿踏雪泥翻译

2022-01-22 18:14:35 阅读(54) 极品歌词网

人生到处(chu)知(zhi)何似(si) 应(ying)似飞鸿踏雪泥翻译

  人生到处(chu)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(xue)泥的意思是:人的(de)一生到处(chu)奔走像什么呢?应该(gai)像飞鸿踏在雪地(di)吧。出自宋代苏轼(shi)的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。

    原文:

  《和子由渑池(shi)怀旧》

  人生到处知(zhi)何似,应似飞(fei)鸿踏雪泥(ni)。

  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(fei)那复计东西。

  老僧已死(si)成新塔,坏壁无由见(jian)旧题。

  往日(ri)崎岖还记否,路长人困蹇(jian)驴嘶。

    译文:

  人的一生(sheng)到处奔走像什么呢?应(ying)该像飞鸿踏在(zai)雪地吧。

  偶尔在(zai)雪地上留下几个爪(zhao)印,但转眼它(ta)又远走高飞,哪(na)还记得这痕迹留(liu)在何方!

  奉闲(xian)已经去世,骨灰已安(an)放到新造的那座(zuo)小塔里面去了(le),当时在上面题诗的(de)那堵墙壁已经坏了,因此不能再见到(dao)旧时题诗的墨迹了(le)。

  是否还记(ji)得当年赶考时的(de)艰辛磨难,由于(yu)路途遥远,人困(kun)马乏,连那头跛脚的驴(lu)都受不了了。

    注释:

  此诗作于苏轼经渑(mian)池(今属河南),忆及苏辙曾有(you)《怀渑池寄子瞻兄(xiong)》一诗,从而和之。子由:苏(su)轼弟苏辙(zhe)字子由。

  渑(mian)(miǎn)池:今河南(nan)渑池县。这首(shou)诗是和苏辙《怀渑池(shi)寄子瞻兄》而作。

  “人(ren)生”句(ju):此是和作(zuo),苏轼依苏辙(zhe)原作中提到的(de)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(gan)。查慎行、冯应榴以(yi)为用禅语,王文诰已驳其非(fei),实为精警的譬(pi)喻,故钱钟书(shu)《宋诗选(xuan)注》指出:“雪泥鸿爪”,“后来变(bian)为成语”。

  老僧(seng):即指奉闲。

  坏壁:指(zhi)奉闲僧舍。嘉(jia)祐三年(公(gong)元1056年),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(ju)途中曾寄(ji)宿奉闲。

  蹇(jiǎn)驴:腿脚(jiao)不灵便的驴子。蹇:跛脚。

    创作背景:

  公元(yuan)1061年(嘉祐六年)冬,苏辙送(song)苏轼至郑州,分手(shou)回京,作诗寄(ji)苏轼,这是苏轼的和(he)作。苏辙十九岁时(shi),曾被任命为渑(mian)池县主簿(bu),未到任即中进士。他(ta)与苏轼赴京(jing)应试路经(jing)渑池,同住县中僧舍,同于壁上题诗。如今苏(su)轼赴陕西(xi)凤翔做官,又(you)要经过渑池,因而作《和子(zi)由渑池怀旧》。

    鉴赏:

 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(huai)旧,因为他十九岁(sui)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(xian)的主簿(由于考中进(jin)士,未到任),嘉(jia)祐元年和兄轼随(sui)父同往京城应(ying)试,又经过这里,有访(fang)僧留题之事。所以在(zai)诗里写道:“曾为县吏(li)民知否?旧宿僧房壁共(gong)题。”他觉得,这(zhe)些经历真是充满(man)了偶然。如(ru)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(fen),为何总是与它(ta)发生关联?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(fen),为何又无法驻足(zu)时间稍长些?这(zhe)就是苏辙(zhe)诗中的感慨。而由这些(xie)感慨,苏轼更进(jin)一步对人生(sheng)发表了一段议(yi)论。这就是诗的前四句(ju)。在苏轼(shi)看来,不仅具(ju)体的生活行无定踪,整个人生也充满了(le)不可知,就(jiu)像鸿雁在飞行过(guo)程中,偶一驻(zhu)足雪上,留下印迹(ji),而鸿飞雪化,一切又(you)都不复存在。那么,在冥冥(mian)中到底有没有一(yi)种力量在(zai)支配着这种行为(wei)呢?如果说,人生是由(you)无数个坐标点(dian)所组成的(de),那么,这些(xie)坐标点有没有规(gui)律可循?青年苏轼对人(ren)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(he)感喟。但是,人生(sheng)有着不可知性,并不(bu)意味着人生是盲(mang)目的;过去(qu)的东西虽已消逝,但并(bing)不意味着它不曾(ceng)存在。就拿崤山道(dao)上,骑着(zhe)蹇驴,在艰难崎岖的(de)山路上颠簸的经(jing)历来说,岂不就是(shi)一种历练,一(yi)种经验,一种人生的(de)财富?所以,人生虽然无常,但不(bu)应该放弃(qi)努力;事物虽多具有偶(ou)然性,但不应该放(fang)弃对必然性的寻(xun)求。事实上,若不经过一(yi)番艰难困苦,又(you)怎能考取进士,实现抱(bao)负呢?这(zhe)就是苏轼:既深究人(ren)生底蕴,又充满乐观向上(shang),他的整个人(ren)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(de)展示。

 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(yao)体现在前(qian)四句上,“雪泥(ni)鸿爪”也作为一个成语被(bei)后世广泛传诵。但从(cong)写作手法上来(lai)看,也颇有特色(se)。纪昀曾评道:“前四句(ju)单行入律,唐人旧格(ge);而意境恣逸,则(ze)东坡之本色。”所谓“唐人旧(jiu)格”,大致上指崔(cui)颢《黄鹤楼(lou)》:“昔人(ren)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(kong)余黄鹤楼(lou)。黄鹤一去不复(fu)返,白云千载空(kong)悠悠。……”作为七律(lu),三、四两句本该对仗(zhang),此却一意直下,不(bu)作讲求。苏轼的“泥上”二(er)句,也可(ke)算是对仗,但(dan)其文意承上直说,本身也带有承接(jie)关系,所以(yi)是“单行(xing)入律”。“意境(jing)恣逸”的意思,就是不仅(jin)字面上飘逸,行文中(zhong)有气势,而且内涵丰富(fu),耐人寻味,不求工(gong)而自工。这正是苏轼的(de)“本色”。

上一篇:雨霖铃翻译及(ji)赏析

下一篇:或在文言文(wen)中的意思(si)

推荐阅读:

  • 关于重阳的(de)诗句

    关于重阳的(de)诗句

    关于重阳的(de)诗句:莫道不销(xiao)魂,帘卷(juan)西风,人比黄花瘦(shou)。——李清(qing)照《醉花阴·薄雾(wu)浓云愁永昼(zhou)》尘世难逢(feng)开口笑,菊花(hua)须插满头归。——杜…
    2022-01-22 阅读(49)
  • 钓鱼穷三年(nian)是啥意思

    钓鱼穷三年(nian)是啥意思

    钓鱼(yu)穷三年的意(yi)思是:一(yi)旦你喜欢上钓鱼(yu)就会穷困潦倒好几(ji)年。因为这在(zai)古时候钓鱼这(zhe)种活动一般都是公子哥(ge)儿为了打发时(shi)间而消遣(qian)的,既消耗时间又浪(lang)费钱财。如果是…
    2022-01-22 阅读(41)
  • 谁人得(de)似牧童心的意(yi)思

    谁人得(de)似牧童心的意(yi)思

    谁人得似牧童心的意思(si)是:谁(shui)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呢(ne)。出自唐代(dai)卢肇的《牧童》,全诗(shi):谁人得(de)似牧童心,牛(niu)上横眠秋听深。时(shi)复往来吹一曲,何愁南(nan)北不知音。译文:谁能比得…
    2022-01-22 阅读(48)
  • 索然无(wu)味的意(yi)思

    索然无(wu)味的意(yi)思

    索然无味(wei)的意思是:索然(ran):没有意味(wei)、没有兴趣的样子。形容事物枯燥无味(wei)(多指文章)。详细(xi)解释:1.【解释(shi)】:索然:没有意味、没有兴(xing)趣的样子(zi)。形容事物枯燥无味(wei)(多指文…
    2022-01-22 阅读(58)
  • 青山处处埋忠(zhong)骨何须马革(ge)裹尸还出自哪里

    青山处处埋忠(zhong)骨何须马革(ge)裹尸还出自哪里

    青(qing)山处处埋忠骨,何(he)须马革裹尸还(hai)出自:清朝诗(shi)人龚自珍(zhen)的《乙亥杂诗之一》,《已亥杂诗》一共有315首诗,这些诗(shi)涉及的方面(mian)十分广泛(fan),或是当前的(de)政治事务(wu),或是对…
    2022-01-22 阅读(5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