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不堪贰,君将若之何(he)的翻译为:国(guo)家不能有两个国君(jun),现在您打算怎么(me)办。堪:承受。若(ruo)之何:对它怎么办(ban)。出自先秦左丘(qiu)明的《郑伯克段(duan)于鄢》,这是一个(ge)流传甚广、十分典型(xing)的兄弟相(xiang)争的故事。说(shuo)明亲情在很多(duo)时候是脆弱的,在利益(yi)的驱使之下,亲情远(yuan)远不足以化解由利(li)益导致的矛盾冲(chong)突。
原文(wen)节选:
既(ji)而大叔命西鄙(bi)、北鄙贰于己。公子吕(lu)曰:“国不堪贰,君将若之(zhi)何?欲与大叔,臣请事之;若(ruo)弗与,则请除之(zhi),无生民心。”公曰:“无庸,将自(zi)及。”大叔又收(shou)贰以为己邑,至(zhi)于廪延。子封曰:“可矣。厚将得众。”公曰:“不义不昵(ni),厚将崩。”
译文:
过了不(bu)久,太叔(shu)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(xi)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(pan)归为自己。公(gong)子吕说:“国家不能有两(liang)个国君,现(xian)在您打算怎(zen)么办?您如果打算把郑(zheng)国交给太叔,那么(me)我就去服侍他;如果(guo)不给,那么就请除掉他(ta),不要使民生二心(xin)。”庄公说:“不用除掉他,他(ta)自己将要遭到灾祸(huo)的。”太叔又把(ba)两属的边邑改为自(zi)己统辖的地方(fang),一直扩展到廪延(yan)。公子吕说:“可以行(xing)动了!土地扩大(da)了,他将得到民心。”庄公说:“共叔段(duan)对君不义,百姓(xing)就对他不亲,势力再雄(xiong)厚,将要崩溃。”
解读:
这是一个(ge)流传甚广、十分(fen)典型的兄弟(di)相争的故(gu)事。
人们常用“亲如(ru)兄弟”来(lai)形容亲情(qing)的深厚,也用“亲(qin)兄弟,明算帐”来说(shuo)明亲情和利益冲(chong)突之间的关系(xi)。我们凭自(zi)己的生活体验深知,亲(qin)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(de),在利益的(de)驱使之下,亲情远远(yuan)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(zhi)的矛盾冲突。
当然,兄弟相争,并非完全没(mei)有是非曲直(zhi),并非完全没有正(zheng) 义、真理的(de)存在。比如,郑庄公与(yu)共叔段的权位之争,按(an)传统观 念,长子(zi)是王位天然的继(ji)承者,是(shi)“天理(li)”,不容有违背。这样, 郑庄公就代表(biao)了合理的(de)、正当的一方,而共(gong)叔段夺取王位的图谋, 便是不合理的、不(bu)正当的。
代表合理的、正义的一方(fang),往往充满“正气”,可以(yi)慷慨陈辞(ci)。 鸣鼓攻之,可(ke)以稳坐如山(shan),居高临(lin)下,所以郑庄(zhuang)公才可以自豪地、 以(yi)先知的口吻说:“多行不(bu)义,必自毙。”
抛开这个故事不论(lun),‘多行不(bu)义,必自毙(bi)”也算是(shi)一条普遍真(zhen) 理,正(zheng)如“得道(dao)多助,失道寡助”一样。几(ji)乎可以说,古往今来(lai),凡是作恶的人,搞(gao)阴谋诡计的(de)人,违法乱纪(ji)的人,都没有好下场, 最终会搬起石头(tou)砸自己的脚。
创(chuang)作背景:
春秋时期,周王室逐(zhu)渐衰微,各诸侯国之间(jian)开始了互相(xiang)兼并的战争,各国内部(bu)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(de)斗争也加剧起(qi)来。隐公之年(公元前722年),郑国国(guo)君之弟公叔段,谋划(hua)夺取哥哥郑庄(zhuang)公的君位,庄公发(fa)现后,巧施心计,采(cai)取欲擒故纵的手段(duan),诱使共叔段得(de)寸进尺,愈加骄横,然(ran)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(shu)段,使他“出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