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能(neng)远观不能亵玩意思(si):人(ren)们可以远远地(di)观赏莲而不可轻(qing)易地玩弄它(ta)。出自北宋理学家周(zhou)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(wen)《爱莲说》。水上,陆(lu)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,值得喜爱(ai)的非常多。晋朝陶渊明(ming)唯独喜爱菊花。从(cong)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(fei)常喜爱牡丹。
原(yuan)文:
爱莲说
水(shui)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(bo)。晋陶渊明独(du)爱菊;自李唐(tang)来,世人盛爱牡(mu)丹;予独(du)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(tong)外直,不蔓不(bu)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(jing)植, 可远观而不可(ke)亵玩焉。
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(dan),花之富贵者(zhe)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(ye)。噫!菊之爱(ai),陶后鲜有闻;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(ren)?牡丹之爱(ai),宜乎众矣。
译(yi)文:
水上,陆地上的(de)各种花草树(shu)木,值得喜爱的非常(chang)多。晋朝陶(tao)渊明唯独喜(xi)爱菊花。从唐朝(chao)以来世间的人们非(fei)常喜爱牡丹。我唯(wei)独喜爱莲花,它从淤(yu)泥中长出来,却不沾染(ran)污秽,在清水里洗涤过(guo)但是不显得(de)妖媚,它的茎中间贯通(tong),外形挺直,不生枝(zhi)蔓,不长枝节,香气远(yuan)播,更加清香(xiang),笔直地洁净地立在(zai)那里,可以远远地观(guan)赏但是不能(neng)玩弄它。
我认为,菊花是(shi)花中的隐士;牡丹,是花中的富贵(gui)者;莲花(hua),是花中(zhong)的君子。唉!对于菊花(hua)的喜爱,在陶渊明(ming)以后很少听到了。对(dui)于莲花的喜(xi)爱,和我一样的还有谁(shui)?对于牡丹的(de)喜爱,当然有很(hen)多人了。
扩展资(zi)料:
《爱莲(lian)说》,文学(xue)史上千古传(chuan)诵的名篇(pian),作者周(zhou)敦颐。他是(shi)北宋著名哲(zhe)学家、思(si)想家,开创了宋明理学(xue),被誉为“孔孟后一人”“道学宗主”。他是著名教育(yu)家,每到(dao)一处兴学办教(jiao),举办书院(yuan)、官学,大(da)兴讲学之风,更教导出著(zhu)名弟子程颢、程颐。他为官廉正(zheng),“政事精绝”,长于决(jue)狱断案,更兼品格高洁(jie),黄庭坚称赞他“人品甚高,胸(xiong)怀洒落,如光风霁月”。
公元(yuan)1072年,周敦颐来(lai)到江西,创(chuang)办了濂溪书院,从此开始设堂讲学,收(shou)徒育人。他将书(shu)院门前的溪水命名“濂溪(xi)”,并自号“濂溪先(xian)生”。因(yin)他一生酷爱莲花(hua),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(yi)座爱莲堂,堂前凿一池,名“莲(lian)池”,以莲之高(gao)洁,寄托自己毕生(sheng)的心志。先生讲学研读(du)之余,常漫步(bu)赏莲于堂前(qian)。
在此,他造就《爱莲(lian)说》。结构(gou)严谨,笔意超(chao)越,言简意赅,情景交(jiao)融,其采用“借影”笔(bi)法,以莲自喻,有着(zhe)深邃的思想(xiang)内容。其佳(jia)句“出淤(yu)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(er)不妖,中(zhong)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(yuan)观而不可亵玩焉(yan)”成为(wei)千古绝唱,至今(jin)仍脍炙人口。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(de)形象和品质的描写,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(pin)格,从而也表(biao)现了作者洁身自(zi)爱的高洁人格和洒(sa)落的胸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