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有人知春去处,唤(huan)取归来同(tong)住的意思是:如(ru)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(xi),喊它回来同我们住(zhu)在一起。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(de)古诗作品《清平(ping)乐·春归何处》第一二句,这是一(yi)首惜春词,表(biao)现作者惜春(chun)的心情。上片(pian)惜春在不知(zhi)不觉中过去;下(xia)片惜春之无(wu)踪影可以追寻(xun)。用笔委婉(wan)曲折,层层加深惜春之(zhi)情。
此(ci)为惜春之作。词中(zhong)以清新细(xi)腻的语言,表现了词人(ren)对美好春光的珍惜(xi)与热爱,抒(shu)写了作者对美好事(shi)物的执着和追求。
此(ci)词赋予抽象(xiang)的春以具体的人的(de)特征。词人因春天的(de)消逝而感到寂寞,感到无处觅得安慰(wei),像失去了亲人(ren)似的。这样通过词人(ren)的主观感受,反映(ying)出春天的(de)可爱和春去的可惜,给(gei)读者以强烈的感染(ran)。
此词高(gao)妙处,于它用曲笔渲(xuan)染,跌宕(dang)起伏,饶有变化(hua)。故先是一(yi)转,希望有(you)人知道春天的去处,唤她回来,与她(ta)同住。这(zhe)种奇想,表(biao)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(wu)的执着和追求。
下片再转。词人从幻想中(zhong)回到现实世界(jie)里来,察觉(jue)到无人懂得(de)春天的去(qu)向,春天不可能(neng)被唤回来。但词人仍存(cun)一线希望,希望黄鹂(li)能知道春天(tian)的踪迹。这样,词(ci)人又跌入幻(huan)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。
末两(liang)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(jiao)着。它宛转的啼声,打(da)破了周围的寂静。但词(ci)人从中仍(reng)得不到解答,心头(tou)的寂寞感更加重了。只(zhi)见黄鹂趁着风势(shi)飞过蔷薇花丛。蔷薇花(hua)开,说明夏(xia)已来临。词人(ren)才终于清醒地(di)意识到:春(chun)天确乎是回不来(lai)了。
此词为(wei)表现惜春、恋春情(qing)怀的佳作。作者近乎(hu)口语的质朴(pu)语言中,寄寓了深重的感情。全(quan)词的构思十分精(jing)妙:作者(zhe)不知春归何处,一心要向别人(ren)请教;无人能知时,又向鸟儿请教。问(wen)人人无语(yu),问鸟鸟(niao)百啭,似乎大有(you)希望,然而词(ci)人自己又无法(fa)理解,这比有(you)问无答更可(ke)叹。最后,鸟儿连“话”都不“说”,翻身飞(fei)走。这番妙趣(qu)横生的抒(shu)写中,作(zuo)者的惜春之情跃(yue)然纸上,呼之欲出(chu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