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园(yuan)惊梦真正含义
《游园惊(jing)梦》小说的主题(ti)与赏析
作者在(zai)这篇小说里(li),苦心经营制造(zao)“梦(meng)”的(de)意象。梦境和仙境(jing),十分相像,只有一点大异(yi):仙境是永恒的,梦境(jing)是短暂的(de)。人类往往不愿面(mian)对“人(ren)生有限”“世(shi)事无常”的悲苦事实,却躲藏(cang)入“一切如(ru)故”的自(zi)欺幻想里。然(ran)而,俗语说得好,天(tian)下没有不散的筵席。今晚窦夫人这栋“上上(shang)下下灯火通明,亮(liang)得好像烧着了一般(ban)”的大楼(lou)公馆,哪里持得了多久(jiu),转眼间就(jiu)会灯火熄灭,烧成灰烬。 今(jin)晚的窦夫人,就是明(ming)天的钱夫人。
小说的主人(ren)公蓝田玉由一位昆曲(qu)艺人一跃成为钱将军夫(fu)人,也曾经风(feng)华蹁跹,烜赫一时,“筵(yan)席之间,十(shi)有八九的主位,倒是(shi)她占先的。”然而(er)这一切都是(shi)“从前钱鹏志在(zai)的时候”,现在她(ta)不过是一个落(luo)魄夫人,王谢堂前的燕(yan)子,落入了百姓人(ren)家。
烜赫与没落(luo),构成刺激(ji)性的对照。对于没落,是无(wu)奈的现实,钱夫人无力去(qu)改变,于是就只剩下(xia)追忆与怀恋,自己(ji)并不能超(chao)脱出来,把(ba)这一切视若(ruo)浮云。窦公馆门前(qian)两旁的汽车,大多是公(gong)家的黑色(se)小汽车,“钱夫人坐的计程车(che)开到门口她便命令司(si)机停了下来(lai)”。这一细(xi)节动作,表现(xian)钱夫人还很在意(yi)自己的面子(zi),遮掩自己没落的(de)现实。在(zai)筵会中,钱夫(fu)人几次有意识地(di)或潜意识地回(hui)忆起自己风(feng)华蹁跹时(shi)候的场景,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(zhao),折射出钱(qian)夫人对过去的(de)怀恋。
作者对过去生活(huo)的追忆更(geng)多的是在(zai)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(de)眷恋。在这(zhe)里,故国不(bu)仅仅是祖国大(da)陆、旧时(shi)家园,而是一(yi)种情感,一种(zhong)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(ren)同感、归(gui)属感。故国更多(duo)的是一种心理(li)情感,而(er)祖国大陆、旧时家园只(zhi)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(ti)。这种情愫,以乡愁的形式表现(xian)出来。例如,钱夫人总(zong)觉得“台湾的衣(yi)料粗糙,光泽(ze)扎眼,尤其是丝绸,哪(na)里及得上(shang)大陆货那么细致(zhi),那么柔熟?”
“台湾的花(hua)雕到底不及大陆的(de)那么醇厚,饮下(xia)去终究有点割喉的。”这种对(dui)台湾的不认(ren)同感,并不(bu)仅仅得自于钱夫人自己(ji),而是败走台湾的(de)人的普遍的(de)心理情绪。比如来台几十年,窦公(gong)馆请客仍(reng)用上海的厨子(zi),刘副官仍顽固(gu)地操着苏北的口(kou)音。这些都是(shi)去国之人的乡(xiang)愁的整体表现(xian),他们对台湾、对台(tai)湾的现状并没有认同感(gan)、归属感,而(er)是顽固地坚持过(guo)去的生活(比如票友会(hui)),顽固地眷恋着(zhe)大陆。这些人(ren)在白先勇(yong)认为都是(shi)一群“流(liu)浪的中国人”,他(ta)们退走大(da)陆,在台湾又(you)不能融入(ru)和归属,他们没有自(zi)己的家园,在心理(li)情感上处于(yu)漂泊状态,所以对故(gu)国怀有强烈(lie)的眷念。
白先勇对(dui)于中国的传(chuan)统文化是有着深(shen)刻的认同感的(de),在《游园惊梦》这部小说(shuo)里择取昆曲票友聚会(hui)也是有象征意义的。在(zai)六十年代,作(zuo)为“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(jing)致最完美的一种形(xing)式”的昆(kun)曲也已经式微了,受(shou)到欧美电影等(deng)新兴文化的强(qiang)烈冲击。小说中坚持(chi)喜爱和追忆昆曲(qu)这种传统艺术的(de),都是一些(xie)从大陆败走的(de)遗民如钱夫人、窦夫人、余(yu)参军等。他们既是政(zheng)治上的遗民,也(ye)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。台湾本土的人脱(tuo)离大陆本土文化的母(mu)体,对这些传统文(wen)化并没有多高的欣赏(shang)能力,也就(jiu)没有多少眷恋。人(ren)心不古作为一种现实,文化遗民们无力去(qu)改变,便只有承认,而(er)他们对昆曲的坚持(chi)和喜爱,仅仅是对故(gu)旧文化的怀念,也(ye)是作者文化乡愁的(de)表现。
我们中国(guo)传统文化,有一个光(guang)辉灿烂的(de)过去。可是(shi)就因为太(tai)讲究纯美、纯(chun)粹精神,丝毫不肯接受现实(shi)俗世的污染,在今日的(de)平民世界里(li),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几(ji)乎完全脱节,再也无法受到(dao)欣赏和了解。于是人(ren)人遗弃古老优美的中国(guo)文化,趋奔迎(ying)接崭新通俗的(de)西洋文化,正如清(qing)乾隆年间(jian),通俗的(de)“花部”乱弹(dan)终于取代了优美的“雅部”昆曲(qu)。如此,小说里(li)钱夫人的今昔(xi)感触,以及往(wang)日悼念,就(jiu)有了更深一层(ceng)的含义,而《游(you)园惊梦》也就变得(de)好像是作者(zhe)对我们五千年传统(tong)文化的一阙挽歌。
如此,《游园惊梦》小说,从(cong)钱夫人个人身世的沧桑(sang)史,扩大成为中国传统(tong)文化——特别是贵族(zu)文化——的沧桑史。
同(tong)样的暗示含义,亦可引(yin)申到社会型态问题上,那就是,影射贵族阶级和农业社(she)会的没落,平民阶级(ji)和工业社会的腾起(qi),小说结尾,窦夫人问(wen)钱夫人:“你(ni)这么久没来,可(ke)发觉台北变了些没有(you)?”钱夫人沉吟了半晌(shang),侧过头(tou)来答道:“变多唆。” 走到(dao)房门口的时(shi)候,她又轻轻的加(jia)了一句:“变得(de)我都快不认识了(le)——起了好多新的(de)高楼大厦。”“变”一字(zi),就是这(zhe)篇小说的中心主题。“起了好(hao)多新的高楼大厦”,即比喻工商业社(she)会之兴起。我们还注意(yi)到,今日宴会里(li)唱《游园》的后起之秀(xiu),是徐“太太(tai)”,不是徐“夫人”。作者如此暗(an)示:“上流社会”虽然还存(cun)在,“贵族阶(jie)级”却(que)已隐逝无踪。
作(zuo)者复杂的情绪几经解构(gou)和图释,最终汇为(wei)一条主旋律的精神内涵(han)——怀旧,或者说(shuo)乡愁。这种怀旧包(bao)含几个层(ceng)次结构,一则是对过去(qu)生活的怀恋与追忆(yi),一则是对故国心理(li)情感的眷念,还有就(jiu)是对故旧文(wen)化传统的依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