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音(yin)绕梁三日,不绝于耳的意思是:这声音环绕屋梁多(duo)日而仍在耳边(bian)盘桓。形容声(sheng)音或音乐好听(ting),犹如天籁。绕(rao)梁三日形(xing)容音乐高(gao)昂激荡,虽过(guo)了很长时间,好(hao)像仍在回响。不绝于耳(er)指的是声音在耳(er)边不断鸣响。可以用作(zuo)谓语,用于声音。这句(ju)话出自《列(lie)子·汤问》:既去(qu)而余音绕(rao)梁,三日不绝,左右以(yi)其人弗去。
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近义(yi)词:
余(yu)音绕梁,三日不(bu)绝:绕梁:环绕屋梁(liang)。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(jiu)地在屋梁上回(hui)荡。形容歌声优美,给人留下(xia)难忘的印象。
绕梁(liang)三日不绝于耳反义(yi)词:
1、不(bu)堪入耳:堪,可,能;入耳,听。指说的话使人听(ting)不进去(多指脏话)。
出处:明(ming)·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(xu)》:“二词哗于市(shi)井,虽儿女子初(chu)学言者,亦知(zhi)歌之,但淫艳亵狎,不(bu)堪入耳。”
2、索然寡味:索然,没有意(yi)味、没有兴趣的样(yang)子。形容事物枯燥无(wu)味(多指文(wen)章)。
出处:鲁迅(xun)《且介亭杂文(wen)附集·“立此存照”(三)》:“我情愿做一回‘文剪公(gong)’,因(yin)为事情和文章(zhang)都有意思,太(tai)删节了怕(pa)会索然无(wu)味。”
相关故事(shi):
传说战国时期,一位叫韩娥的女(nu)子来到齐国,因(yin)为一路饥饿,断粮(liang)已好几日了,于是在齐(qi)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(qiu)食。她美妙(miao)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(di)打动了听(ting)众的心弦,给人们留(liu)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三天以后,人们(men)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(yu)音在房梁间缭绕(rao),人们都说(shuo)韩娥之歌余(yu)音绕梁,三日不(bu)绝。韩娥投宿一家旅(lu)店,因为(wei)贫困,韩娥遭到了旅店(dian)主人的侮(wu)辱,韩娥伤(shang)心透了,曼声哀哭而去。
声音是那么悲凉(liang),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(ren)都觉得好象沉(chen)浸在哀怨里(li)。一时间,老幼悲愁,垂泪相对,三日不食,只好又把(ba)她请回来唱一(yi)首欢乐愉快的歌曲。韩娥复为曼声长歌(ge),众人闻之(zhi)喜跃抃舞(wu)。
弗能自(zi)禁,气氛顿时欢悦起(qi)来,把此(ci)前的悲愁全忘了。其(qi)歌声之动人,乃至(zhi)于此。因此后世就有(you)了余音绕梁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(dian)故,以形(xing)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(le)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