鹰击天风(feng)壮,鹏飞海(hai)浪春的意思是:雄鹰乘着(zhe)东风直上天际(ji),大鲲借着海浪顺势(shi)而起。出自(zi)于司马光,表达是(shi)鹰就要敢于飞(fei)在天风猛烈(lie)的高空,是(shi)大鹏就要在(zai)海浪兴起的地方(fang)高飞,要与时俱进,鼓励年轻人顺势而起,在时代大潮中(zhong)劈波斩浪(lang),驾驭狂风。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(ri)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汉族,陕(shan)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(xian))涑水乡(xiang)人 ,世称涑水(shui)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(shen)宗、哲宗四朝(chao),卒赠太师(shi)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为人温良谦(qian)恭、刚正(zheng)不阿;对西夏(xia)、辽国采取割(ge)地忍让政策,并上《上哲宗乞还(hai)西夏六寨》。其人(ren)格堪称儒学教化下(xia)的典范。
宋仁宗宝(bao)元元年(1038年),进士及(ji)第,累迁龙图(tu)阁直学士。宋(song)神宗时,反对王安石(shi)变法,离开朝廷十(shi)五年,主持编纂了(le)中国历史上(shang)第一部编年体(ti)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历仕仁宗、英(ying)宗、神宗、哲(zhe)宗四朝,官(guan)至尚书左(zuo)仆射兼门下侍郎(lang)。元佑元年(1086年),去世(shi),追赠太师、温国公(gong),谥号文正(zheng)。名列"元佑党人(ren)",配享宋哲宗庙廷(ting),图形昭勋阁;从祀于(yu)孔庙,称"先儒司马(ma)子";从祀历代(dai)帝王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