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奢者,楚昭王相也(ye)翻译为:石奢,是楚(chu)昭王的国相。出自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,是西汉(han)史学家司马迁的一篇文(wen)言文,收录于《史记》,这篇文章(zhang)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(qi)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(ji)。
原文节(jie)选:
石(shi)奢者,楚昭王相也。坚(jian)直廉正,无所阿(a)避。行县,道有(you)杀人者,相追之,乃其父也。纵其父而还自系(xi)焉。使人(ren)言之王曰:“杀人者,臣之父(fu)也。夫以父立政(zheng),不孝也;废法纵(zong)罪,非忠也;臣罪当死(si)。”王曰(yue):“追(zhui)而不及,不当伏罪,子(zi)其治事矣。”石奢曰:“不私其父,非孝子也;不奉主法(fa),非忠臣也。王赦其罪(zui),上惠也;伏诛(zhu)而死,臣职也。”遂不受(shou)令,自刎而死。
译文:
石奢,是楚昭王的(de)国相,他为(wei)人刚强正直(zhi)廉洁公正,既不阿谀(yu)逢迎,也不胆小避(bi)事。一次出行属县(xian),恰逢途中有(you)凶手杀人,他追捕凶犯(fan),竟是自己(ji)的父亲。他放走(zou)父亲,归来便把自己囚(qiu)禁起来。他派人告诉昭(zhao)王说:“杀人(ren)凶犯,是为臣的父亲。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(zheng)绩,这是不孝(xiao);若废弃(qi)法度纵容犯罪(zui),又是不忠;因此我该当死罪。”昭王说(shuo):“你(ni)追捕凶犯而没抓(zhua)获,不该论罪伏法,你还是去治理国事(shi)吧。”石奢说:“不偏袒自己父亲,不(bu)是孝子;不遵守(shou)王法,不是忠臣(chen)。您赦免我的罪责,是主上的恩(en)惠;服刑(xing)而死,则是(shi)为臣的职责(ze)。”于是石奢不(bu)听从楚王(wang)的命令,刎(wen)颈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