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欲(yu)与之聚之,所(suo)恶勿施,尔也翻(fan)译是:人民所(suo)想要的就要给(gei)他们,并使他们有(you)一定的聚集,人民(min)所厌恶的就不要强(qiang)加给他们,不过如此罢(ba)了,如果(guo)不立志于仁爱,就(jiu)会一辈子忧患受辱(ru),以至陷入死亡的境地(di)。出自《孟(meng)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(jie)》。
原文(wen):
孟子曰:“桀纣(zhou)之失天下也,失(shi)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。得天(tian)下有道:得其(qi)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(qi)民有道:得其心,斯得民矣;得其心有(you)道:所欲与之聚之,所恶勿施(shi)尔也。
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(zhi)就下、兽之走圹也。故(gu)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(min)者,桀与纣也。今天下(xia)之君有好仁者,则诸(zhu)侯皆为之驱矣。虽(sui)欲无王,不可得(de)已。
今之欲(yu)王者,犹七年之病求(qiu)三年之艾(ai)也。苟为不畜,终身不(bu)得。苟不志于仁(ren),终身忧辱,以(yi)陷于死亡。诗云‘其(qi)何能淑,载胥及(ji)溺’,此(ci)之谓也。”
译文:孟(meng)子说:“夏桀、商纣之(zhi)所以失去天(tian)下,是因为失去了百(bai)姓;他们之所以失去百(bai)姓,是因为(wei)失去了民心。取得天(tian)下是有一定的道路的(de),得到百姓,就会得(de)到天下;得到(dao)百姓也是有一定的(de)道路的,得到人(ren)民的心,就会得到人民(min)的拥护。
得(de)到人民的心也是(shi)有一定的(de)道路的,人民所想要的(de)就要给他们,并使他们有一定(ding)的聚集,人民所(suo)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(ta)们,不过(guo)如此罢了(le)。人民之(zhi)归向于仁爱,就象水向(xiang)低处流,野兽(shou)喜欢跑在旷野一样(yang)。
所以,替深渊把鱼驱赶来的,是水獭;替森林把鸟儿驱赶来(lai)的,是鹞、鹰;替汤(tang)王和武王(wang)把百姓驱(qu)赶来的,是夏桀(jie)和商纣王。现今天下若(ruo)有施行爱民政策的国君(jun),那么凶暴的诸侯们(men)就会替他驱赶百姓(xing)。
即使他不想(xiang)称王天下,也会身不(bu)由己。而当(dang)前一些希望(wang)统一天下的人,就好象(xiang)生了七年的(de)病企图用三年的(de)陈艾来医治一(yi)样。假如不积蓄民(min)心,一辈子也得(de)不到天下。
如(ru)果不立志于仁爱(ai),就会一辈子忧患受(shou)辱,以至陷入死亡的(de)境地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怎么样才能美好而善良(liang)呢?施行着而观(guan)察比得上无节制(zhi)。’说的(de)正是这个道(dao)理。”
扩展(zhan)资料:
成语来源
《梁(liang)惠王上》:不远千(qian)里,五十步笑(xiao)百步,明察秋毫(hao),始作俑者,缘木求鱼(yu),引领而望,挟(jia)泰山以超北海,寡不敌众(zhong)。
《梁惠王(wang)下》:妻离子散,匹夫之勇,出尔(er)反尔,与民同(tong)乐,顾左右而(er)言他,水(shui)深火热,救(jiu)民水火,箪食壶浆,流连忘返。
《公孙(sun)丑上》:揠苗(miao)助长,事半(ban)功倍,出类(lei)拔萃,与人为善,解民倒悬,具体(ti)而微,心悦诚(cheng)服,反求(qiu)诸己。
《公孙丑下》:彼一时,此一时(此(ci)一时,彼一(yi)时),得(de)道多助,失(shi)道寡助,地利人和,舍我其谁,绰绰有余。
《滕文公下(xia)》:父母(mu)之命,媒妁之言,乱臣(chen)贼子,吊民(min)伐罪。
《离娄上(shang)》:为渊驱鱼,自暴自弃(qi),不虞之誉,不(bu)孝有三,无后为大(da),手舞足蹈(dao),顺天者存,逆天者亡 , 何出此言(yan),陈善闭邪。
《万章上》:自(zi)怨自艾,先知先(xian)觉。
《告子上》:专心(xin)致志,一暴十寒,舍生取义,杯水车薪。
《尽心上》:独善(shan)其身,习(xi)焉不察,不言(yan)而喻,引而不(bu)发,仁民(min)爱物,当务(wu)之急,一毛不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