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(fo)为心,道为骨(gu),儒为表,大(da)度看世界的意思是:以佛家来充实自己(ji)的内心,以(yi)道家来指导自(zi)己的行为,表现出来的(de)像儒家一样,大度看世界。
南怀瑾花了一辈(bei)子的时间,通过对(dui)儒、释、道三家学问(wen)的演绎和(he)归纳,最终的目的无非(fei)是告诉人们:东(dong)方有圣人,西方也有(you)圣人,此心同此(ci)理亦同的(de)道理。而从“平凡”到“高贵(gui)”并(bing)不存在边际问(wen)题,所谓“百(bai)尺竿头更(geng)进一步”,还是要回到平地(di)上来,总不能悬空挂着(zhe)。
“佛为心,道为(wei)骨,儒为表,大度看世界”是著名国学大(da)师南怀瑾(jin)先生说的,南怀瑾先生将(jiang)这句话作为了自己(ji)一生的座右铭。
扩展资料:
南怀瑾讲(jiang)《论语》,不复古(gu)称:“朱熹(xi)注释的《论语(yu)》有些地方值得(de)商榷。比如,孔(kong)夫子评价宰予“朽木不可(ke)雕也,粪(fen)土之墙不可圬也”,好像是说(shuo)宰予是一(yi)个又笨又坏(huai)的学生。但孔门七十二(er)贤,宰予是言(yan)语科里的第一。
南怀瑾一(yi)直试图还原孔夫子(zi)思想家的地位,让世(shi)人看到儒家思想(xiang)是正向的。认(ren)为那些强调纲常伦理(li)一类的东西,是后代儒(ru)生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(de)发展而逐渐附(fu)加上的。于是,孔子(zi)的思想在发展中被曲(qu)解和误读得(de)渐渐多了,孔子也成(cheng)了一个被(bei)随便涂抹的偶像。
所以,在此后的(de)一年时间里,南怀瑾一(yi)直在讲《论语(yu)》,并充分(fen)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(chu)过《论语》的普(pu)通人的感受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(jiang)解,加以经史和参(can),旁征博引(yin),将原文撮(cuo)编成一个个历(li)史故事,寓意深远而妙(miao)趣横生,一(yi)时间引发台湾读《论语(yu)》热,很多人甚至将(jiang)刊登其讲解的杂志剪(jian)贴成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