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实生物(wu),同则不继的意(yi)思是:西周(zhou)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(zhong)关于世界起源的朴(pu)素辩证法观点,意思是(shi)指和谐、融(rong)合才能产生(sheng)、发展万物,如悦(yue)耳动听的音(yin)乐是“和(he)六律”的结果,香(xiang)甜可口的佳肴(yao)是“和五味”的结果。
“和实生物”是西周末年由史伯(bo)提出的一种关于世(shi)界起源的朴(pu)素辩证法观点,意思是(shi)指和谐、融合才(cai)能产生、发(fa)展万物,如悦耳动听的(de)音乐是“和六律”的结果(guo),香甜可口(kou)的佳肴是“和(he)五味”的结果。
语出:《国语·郑语》,史伯说:“夫(fu)和实生物,同则不(bu)继。以他平他(ta)谓之和,故能丰(feng)长而物归之。若以同稗(bai)同尽乃弃矣。故先(xian)王以土与金、木、水、火、杂,以(yi)成百物。”
详细解释(shi) 史伯严(yan)格区别“和”与(yu)“同”这对(dui)范畴的涵义,反对(dui)“去和而取同”。“和”即以一种元素同(tong)另一种元(yuan)素相配合求得矛盾(dun)的均衡和统一。“同”是(shi)简单的重复。“他”谓诸物互为他物,善(shan)于“以他(ta)平他”,致力于矛盾的均(jun)衡和统一。以此(ci)指导生产,就能“丰长而(er)物归之”;以(yi)此治理国家,就(jiu)能倾听顺逆之言(yan),从而求得“和乐如一”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