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统一全国后统一的(de)标准文字是小篆,由丞(cheng)相李斯负责,在秦国原(yuan)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(ji)础上,进行简化,取(qu)消其他的六国文字,创(chuang)制了统一文(wen)字的汉字书(shu)写形式,因(yin)此小篆又被称为“秦篆”。
小篆的特点:
1.是长方(fang)形,以方楷一字半为度(du),一字为正体,半(ban)字为垂脚(jiao),大致比例为3:2左右。
2.是(shi)笔画横平竖直,圆劲均(jun)匀,粗细基本(ben)一致。所有横画(hua)和竖画等距平行,所有笔画以圆为主,圆(yuan)起圆收,方中寓(yu)圆,圆中有方(fang),使转圆活,富有(you)奇趣。
3.是平衡对(dui)称,空间分割(ge)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(du)特魅力。对称不(bu)仅存在于左右对(dui)称,上下(xia)对称,而且还存在(zai)于字的局部对称(cheng),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(xie)度的对称。
4.是上(shang)紧下松,小篆的大部分(fen)字主体部分在(zai)上大半部,下(xia)小半部是伸(shen)缩的垂脚。当然也有下(xia)无脚的字,主(zhu)体笔画在(zai)下部,上部(bu)的笔画则可(ke)以耸起。
小篆一直在中国(guo)流行到西汉末年,才(cai)逐渐被隶书所取(qu)代。但由于(yu)其字体优(you)美,始终(zhong)被书法家所青睐。又因为其笔画(hua)复杂,形式奇古,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(she),印章刻制(zhi)上,尤其是(shi)需要防伪的官方(fang)印章,一直采(cai)用篆书,直到封建王(wang)朝覆灭,近代新防伪技(ji)术出现。康熙(xi)字典上对所有的字(zi)还注有小篆写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