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(seng)腊,戒腊,夏腊(la)的意思是:示寂,佛教指佛、菩萨或(huo)高僧死去。示寂(ji)是比较谦(qian)虚的说法,圆寂的证量(liang)是比较高的,一般人达(da)不到,一些高(gao)僧大德往生会(hui)用圆寂,但也不是(shi)特别的恰当(dang),只是一种(zhong)称赞也敬意在里(li)面。只有佛才能称得(de)上圆寂二字。
一、示寂
示寂,佛教指佛、菩萨或(huo)高僧死去。示(shi)寂是比较(jiao)谦虚的说法,圆寂(ji)的证量是比(bi)较高的,一般(ban)人达不到,一些高僧大(da)德往生会用圆寂,但也(ye)不是特别(bie)的恰当,只是一种(zhong)称赞也敬意在里面。只(zhi)有佛才能称得上圆(yuan)寂二字。
二、僧腊
僧腊,sēng là,汉语词汇,释义(yi)为僧尼受戒后的(de)年岁。
三、戒腊
戒腊又作法(fa)腊、夏腊、坐腊。指僧侣受具(ju)足戒以后之年数。严(yan)格意义上是指(zhi)僧侣受具足戒以(yi)后坐夏、安(an)居的年数,没有安居不算(suan)一腊。
另有一说(shuo),谓法腊乃指(zhi)剃度以后之年数(shu),戒腊为受具足戒以(yi)后之年数。又依戒(jie)腊记载僧席次(ci)序之木牌,称戒腊牌(pai)。禅家于入寮之终(zhong)有寮元茶(cha)礼,若人数众多时(shi),即依戒腊(la)从上位次第请众寮点茶(cha),此称戒(jie)腊茶。又僧(seng)侣之生年及戒(jie)腊,合称为年戒。
扩展资料
佛教制(zhi)度
凡皈依佛教的(de)人都应受持戒律,以便(bian)更好修行(xing)。因不同教派对教义的(de)不同理解,产生了不(bu)同的戒条。分(fen)为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俱足戒等。或小(xiao)乘戒、大乘戒、居士戒、比丘戒、比(bi)丘尼戒等。出家者(zhe)受持戒法(fa)后即成为(wei)正式僧尼。
沙(sha)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(chi)十戒,即不杀生(sheng)、不偷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(jiu)、不涂饰香鬘,不(bu)视听歌舞,不(bu)坐高广大床、不非时(shi)食、不蓄金银财(cai)宝 。上座系佛(fo)教比丘有227戒,比(bi)丘尼有331戒,此传(chuan)汉地比丘守250戒,比丘尼守348戒,藏传佛教喇嘛持253戒。
信奉大(da)乘的汉地佛教僧尼还须(xu)受菩萨戒。凡受(shou)戒者不许破戒,但允许声明舍戒还俗(su)。破戒者要受到惩罚。如果遇特殊情况,也可(ke)以暂时破例开戒。为表示笃信佛(fo)法、虔守佛规,需受(shou)戒,即用戒香(xiang)炙烧头额或手腕(wan),炙成3个、6个、9个或12个黑疤(ba),越多表示越虔(qian)诚,戒期完毕,由(you)传戒者发(fa)给“戒牒”及“同戒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