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既勇兮又(you)以武,终刚强兮不可凌(ling)的翻译为:真正勇敢顽(wan)强而又英武(wu),始终刚强坚毅不(bu)可凌辱。出自先秦屈原(yuan)的《九歌·国殇》,在秦(qin)楚战争中,战死疆场(chang)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(zhe),故而也只能暴(bao)尸荒野,无人替(ti)这些为国战死者(zhe)操办丧礼,进行祭(ji)祀。正是在一背景下,放逐之中的屈原(yuan)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。
原文:
《九歌·国殇》
操吴戈兮被犀甲(jia),车错毂兮短兵(bing)接。
旌蔽日(ri)兮敌若云,矢交(jiao)坠兮士争先。
凌(ling)余阵兮躐余行(xing),左骖殪兮(xi)右刃伤。
霾两(liang)轮兮絷四马,援玉枹兮(xi)击鸣鼓。
天时怼兮威灵怒,严杀(sha)尽兮弃原野。(怼 一作:坠)
出(chu)不入兮往不反,平原忽兮路超远。
带长剑(jian)兮挟秦弓,首身(shen)离兮心不惩。
诚既勇兮又(you)以武,终刚(gang)强兮不可(ke)凌。
身既死兮神(shen)以灵,子(zi)魂魄兮为鬼雄!(子(zi)魂魄兮 一作:魂魄毅(yi)兮)
译文:
战士手持兵器身披(pi)犀甲,敌我战(zhan)车交错戈剑相接。
旌旗遮(zhe)天蔽日敌(di)众如云,飞箭如雨战士(shi)奋勇争先。
敌(di)军侵犯我们行列阵(zhen)地,右骖马(ma)受伤左骖马倒毙(bi)。
兵车两轮深(shen)陷绊住四马,主帅(shuai)举起鼓槌猛击战鼓(gu)。
杀得天(tian)昏地暗神灵震怒,全军(jun)将士捐躯茫茫原(yuan)野。
将士们啊一去永(yong)不回还,走向那平原的(de)遥远路途(tu)。
佩长剑夹强弓争(zheng)战沙场,首身分离雄心永(yong)远不屈。
真(zhen)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(wu),始终刚(gang)强坚毅不可凌辱。
人虽(sui)死啊神灵(ling)终究不泯, 魂魄(po)刚毅不愧鬼中(zhong)英雄!
创作背景(jing):
屈原生活在(zai)楚怀王和楚顷(qing)襄王时代。当时秦(qin)国经过商鞅变法,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(ju)上,扩张势头咄(duo)咄逼人,楚(chu)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(zhu)要对象之一。但楚怀(huai)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(de)正确方针,一再轻信秦(qin)国的空头许诺,与秦交(jiao)好,当秦国(guo)的诺言终成画饼时,秦(qin)楚交恶便不可(ke)避免。自楚(chu)怀王十六年(公(gong)元前313年)起,楚国曾(ceng)经和秦国发(fa)生多次战争,都(dou)是秦胜而楚败。仅据《史记·楚世(shi)家》记载:楚怀(huai)王十七年(公元(yuan)前312年(nian)),楚秦战于(yu)丹阳(在今河(he)南西峡以西一带),楚(chu)军大败,大将(jiang)屈匄被俘,甲士(shi)被斩杀达8万(wan),汉中郡为秦所有。楚(chu)以举国之(zhi)兵力攻秦(qin),再次大败于蓝(lan)田。
楚怀王二(er)十八年(公元前301年),秦与齐、韩、魏联合攻(gong)楚,杀楚将唐昧,取重丘(今河南泌(mi)阳北)。次年,楚军再次被(bei)秦大败,将军景缺阵(zhen)亡,死者达2万。再(zai)次年,秦攻取楚国(guo)8城,楚怀王被骗入(ru)秦结盟,遭到囚禁,其(qi)子顷襄王即(ji)位。顷襄王元(yuan)年(公元前298年),秦再攻(gong)楚,大败楚军,斩(zhan)首5万,攻取析(今(jin)河南西峡)等(deng)15座城(cheng)池。在屈原生(sheng)前,据以上统计,楚(chu)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(shi)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(si)疆场。后人指出:《国殇》之作,乃因(yin)“怀、襄之世,任(ren)馋弃德,背约忘亲,以(yi)至天怒神(shen)怨,国蹙兵(bing)亡,徒使壮(zhuang)士横尸膏(gao)野,以快敌人之意。原(yuan)盖深悲而极痛之”。古代将(jiang)尚未成年(nian)(不足20岁)而夭(wai)折的人称为殇(shang),也用以指未成丧礼(li)的无主之鬼。按(an)古代葬礼,在(zai)战场上“无勇而死”者,照例不能敛(lian)以棺柩,葬入墓(mu)域,也都是被称(cheng)为“殇”的(de)无主之鬼。在秦楚(chu)战争中,战死疆场的楚国将(jiang)士因是战败者,故(gu)而也只能暴尸荒(huang)野,无人替这些(xie)为国战死者(zhe)操办丧礼,进行祭祀。正是(shi)在一背景下(xia),放逐之(zhi)中的屈原创作了这(zhe)一不朽名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