纲举目张,执本末(mo)从的意思是纲举(ju)目张,执本末(mo)从:抓住提网的总(zong)绳撒网,网(wang)眼自然而然就打(da)开了。抓住事物的根(gen)本,那些细枝(zhi)末节的也(ye)就自然会(hui)跟着顺从(cong)了。出自杨泉(quan)的《物理论》,继承先(xian)秦两汉道家扬雄(xiong)、王充、张衡(heng)的唯物主义传统(tong),讲宇宙发生(sheng)论。
杨(yang)泉的《物理(li)论》是继承先秦两汉(han)道家扬雄(xiong)、王充、张衡的唯(wei)物主义传统,讲(jiang)宇宙发生论。他说:“所以立天(tian)地者,水也。成天(tian)地者,气也。水土之气(qi),升而为(wei)天。天者君也(“君(jun)”,疑当(dang)作“均”。《太平御览》引(yin)《物理论》另条说:“天者,旋也,均(jun)也。”)。夫地有形,而天无体,譬如灰焉(yan),烟在上,灰在下也(ye)。”又说(shuo):“皓天(tian),元气也,皓然而已,无(wu)他物焉
作者介绍(shao):
杨泉,字(zi)德渊,会(hui)稽郡(今浙江绍兴(xing))人,三国时期吴国(guo)著名的道家(jia)学者。著有名篇《物(wu)理论》,标志着(zhe)我国江南唯(wei)物论的思想,带着它(ta)特有的光(guang)彩,破土而出。
部分原文解析:
《物(wu)理论》中,有一条说(shuo):“给事中与高堂(tang)隆、秦朗争(zheng)指南车。二子云:古无(wu)此车,记虚言耳(er)。先生曰:‘争虚空言不(bu)如试之效也。’言于明帝,明帝诏使作(zuo)之,车乃成。”
这里所说的(de)“给事中”和“先生”,都不知道是什么(me)人。先生不可能(neng)是杨泉自己,因为在(zai)地理上和时间(jian)上,他都不能见到(dao)魏明帝。无论如(ru)何《物理论》有这一条,说明杨泉是(shi)赞成“争虚空言不如试(shi)之效也”,这句(ju)话可以说明杨泉(quan)的认识论的(de)思想也是唯物主义(yi)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