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颗(ke)是枣树,另一颗还是(shi)枣树出自鲁迅的(de)《秋夜》。
原文:
在我的(de)后园,可以看见墙外(wai)有两株树,一株是(shi)枣树,还有一(yi)株也是(shi)枣树。
这上(shang)面的夜的天空,奇(qi)怪而高,我生平没(mei)有见过这样奇怪而(er)高的天空。他1仿佛要离(li)开人间而去,使人(ren)们仰面不再(zai)看见。然而现在却非(fei)常之蓝,闪闪地着几(ji)十个星星的(de)眼,冷眼。他的(de)口角上现出微笑(xiao),似乎自(zi)以为大有深(shen)意,而将繁霜洒(sa)在我的园里的野花(hua)草上。
我不知道那些花(hua)草真叫(jiao)什么名字,人们叫(jiao)他们什么名字。我记得(de)有一种开(kai)过极细小的粉(fen)红花,现在还(hai)开着,但是(shi)更极细小了(le),她在冷的夜气中(zhong),瑟缩3地做梦,梦见(jian)春的到来,梦见秋的(de)到来,梦见瘦的诗人(ren)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(de)花瓣上。
告诉她秋虽(sui)然来,冬虽(sui)然来,而此后接(jie)着还是春,蝴蝶(die)乱飞,蜜蜂都唱(chang)起春词来了。她于是(shi)一笑,虽然(ran)颜色冻得红惨惨地,仍然瑟缩着。
枣(zao)树,他们简直落尽了(le)叶子。先(xian)前,还(hai)有一两个孩子来(lai)打他们,别人打剩(sheng)的枣子(zi),现在是一个也不剩(sheng)了,连叶子(zi)也落尽了。他知(zhi)道小粉红(hong)花的梦,秋后要(yao)有春;他也(ye)知道落叶的(de)梦,春后(hou)还是秋。他(ta)简直落尽(jin)叶子,单(dan)剩干子,然而脱了(le)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(ye)子时候的弧形(xing),欠伸得(de)很舒服。
但(dan)是,有几枝还低亚(ya)4着,护定他从打枣(zao)的竿梢所得的皮(pi)伤,而最直最长的(de)几枝,却已默默地铁似(si)的直刺着奇怪而(er)高的天空(kong),使天空闪闪地鬼(gui)眼;直刺(ci)着天空(kong)中圆满的月亮,使月(yue)亮窘得(de)发白。
创作背景(jing):
此文(wen)写于1924年(nian)9月的北京(jing)。当时,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(jun)阀相互勾结实(shi)行统治的情况下,中(zhong)国北方的民主革命(ming)处于低潮。
同时(shi),“五(wu)四”退潮后新文化战(zhan)线发生了分裂,思想界(jie)起了巨大分化,原来(lai)“同一战阵中(zhong)的伙伴(ban)”,“有(you)的高升(sheng),有的(de)退隐,有的前(qian)进”,而且北(bei)京的文化界和教(jiao)育界又掀起一(yi)股提倡(chang)国粹、整理国故,妄(wang)图将青年重新拉(la)回故纸堆的复古思潮(chao)。
面对(dui)这些社会的变故和(he)强大的统治(zhi)势力,作者鲁迅(xun)不免孤寂、彷徨,时(shi)而感到一种“成了游勇,布不成(cheng)阵”的(de)苦闷,但他没有(you)丧失勇气和信心,一方面急切地找寻(xun)生力军,一方面孤军(jun)奋战,坚忍地(di)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(dou)争。这(zhe)篇散文诗,正是鲁(lu)迅在这(zhe)种思想情感所(suo)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