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亦真(zhen)时真亦假,无为有(you)处有还无的意思是:把真实的视(shi)为假的,时间(jian)久了假的便成了真实(shi)的。把(ba)不存在(zai)的东西说成(cheng)是存在(zai)的东西时,那捏造的事实终将(jiang)还是虚幻的(de)。
【出处】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中(zhong)太虚幻境对(dui)联。
【原(yuan)文】
士隐(yin)接了看时,原来是块(kuai)鲜明美玉,上面字迹(ji)分明,镌着“通灵宝(bao)玉”四(si)字,后(hou)面还有几行小字(zi)。正欲细看时,那僧(seng)便说已到幻(huan)境,便强从手中(zhong)夺了去,与道人(ren)竟过一(yi)大石牌坊,上书四个(ge)大字,乃是“太(tai)虚幻境”。两(liang)边又有一幅对联,道(dao)是:假作真时真亦(yi)假,无为有处(chu)有还无。
【译文】
甄士隐接(jie)了看时,原来是块鲜(xian)明美玉,上面字迹(ji)清楚,刻(ke)着“通灵宝玉”四个字(zi),后面还(hai)有几行小字。正想细(xi)看时,那僧人(ren)就说幻境(jing)到了,便从(cong)手中抢(qiang)回,和道人经(jing)过一石牌坊(fang),上面写(xie)四个字“太虚幻境(jing)”。两(liang)边又有一(yi)幅对联,是:“假作真(zhen)时真亦假,无为有(you)处有还无(wu)。”
【作品背景】
《红楼梦》,中国古(gu)代章回体长篇(pian)小说,又名《石(shi)头记》等,被列为(wei)中国古典四(si)大名著之首,一般认(ren)为是清代作家曹雪(xue)芹所著。小说以贾(jia)、史、王、薛(xue)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(bei)景,以富贵公子(zi)贾宝玉为视角(jiao),描绘了(le)一批举(ju)止见识出于须(xu)眉之上(shang)的闺阁佳(jia)人的人生百态。
【作(zuo)品赏析】
总的来说,现(xian)实世界盛极必衰,泰极否来(lai)。没有美好事物能长(chang)久存在的(de)。所以(yi)说现实世界就(jiu)像梦幻一样,而普通(tong)人都是在以假作真(zhen)。而太虚幻境是神仙(xian)住的地方,在书中(zhong)是真实的,只(zhi)不过对普通人来说(shuo)接触不到,反被当成(cheng)了虚假。